161 顽石(第3/4页)

两个丫鬟是进不得乐山居的,自然有人把她们带下去款待,梁妈妈、台妈妈伴着七娘子进了玄关,各自解下斗篷,又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北平尘土大,一路行来,身上难免带了些灰。

才这么一会儿功夫,里间已是哄堂大笑,四少夫人笑盈盈地掀了水晶帘子出来,把七娘子拉进了屋内。

“祖母您就放过我吧,”她半开玩笑地将七娘子推到了一个须发皆白满头银丝的老人家跟前,“就连杨家妹妹都亲口说了,亲家老爷大人有大量,并没有认真和我计较!”

倒是会顺杆子往上爬!

七娘子似笑非笑地撩了四少夫人一眼,才端正了神色,双膝落地,给太夫人行礼。“小女杨善衡拜见太夫人。”

倪太夫人一身闪着蓝光的孔雀缎袄裙,虽然是老年,打扮得却一点都不输年轻人,稳重中带了富丽——从穿着到长相,都像是年画上走下来的老寿星,虽然额头并未凸起,但那一脸的喜气洋洋,却是寸步都不让画中人。

她原本盘坐在炕上,此时却放下脚,半弯着身子柔声道,“哦?原来这就是杨家七娘子,真是久闻大名了,来,抬起头来,让老身仔细瞧瞧。”

七娘子心头一突,一时间,真是有无数心事流过,面上却是丝毫不露,只是微微笑着抬起头,自然地让这位祖母辈的老人家,审视着自己。

倪太夫人的眼神还很锐利,并不似老年人常有的昏聩,她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七娘子几眼,看得七娘子脊背底下有些发凉,才微微一笑,淡淡地赞,“果然好人品。”

就又倚到了迎枕上,扭过头嗔四少夫人,“七娘子和你客气,是人家知礼。你还当真了不成?一会等亲家老爷来了,你再当面赔过罪,不然,我是不罢休的!”

一点都没有给四少夫人面子。

可据大太太说,五娘子来信一再提到,太夫人平时是最宠爱四少夫人、五少夫人的了。

倪太夫人身边的两个妈妈,就上前把七娘子搀了起来,又引着她和三个少夫人见礼。

大少夫人韩氏,算得上是妯娌间比较最年长的了,看着有二十七八岁年纪,虽长得平常,但肤色白净神态和婉,神态很是友善。四少夫人莫氏自然也是一脸的笑,亲亲热热地和七娘子厮见过了,又引着她见五少夫人张氏。

七娘子不由留神打量这位少夫人。

她对平国公府内的情形并非一无所知,五娘子出嫁后经常写信回家,据她在信里介绍,倪太夫人平时虽也亲近四少爷,但最疼爱的,还是自小在身边养大的五少爷。她为五少爷说的这位五少夫人,论出身,是要比众妯娌更高出一等,这位少夫人出身河南张家,本身是绵延五百年以上,族谱可以追溯到唐宋的望族,自己这一支更是底气雄厚,多年来与京中权贵联络有亲,说起来,五少夫人还是牛太后的远房外甥女……

五少夫人本人,也是一脸的贤淑贞静,她生得细眉细眼,再一做鹌鹑状,越发好像宋朝古画上走下来的美人,叫人见了倒不觉得喜欢,就像是看一幅画,再漂亮,也不是活的。

都是锦绣堆里打滚的人物,彼此之间自然是客客气气,就有算计与打量,也不会有谁放到面上来,彼此见过礼,太夫人也未留七娘子多说几句,就笑着吩咐大少夫人,“韩氏带杨姑娘去清平苑、明德堂见一见夫人与世子夫人。”

倪太夫人称呼许夫人并五娘子,用的称谓就要疏远一些。

虽说也不是说不过去,但从五娘子的字里行间来看,恐怕……

韩氏福身应了是,转身就笑着对七娘子开腔,“杨家妹子随我来。”

五娘子曾经提到过,韩氏的父亲虽然是京里排得上号的人物,但她本人却一直在山西老家陪侍祖父,刚才这一开口,话里就露了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