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5/6页)

这封信上的字都是用报纸上的词剪贴而成。克里斯蒂安看了看——又是一封疯狂的警告信,说有一颗自制的原子弹将在纽约爆炸。克里斯蒂安问:“你把我从总统办公室里叫出来,就为了这封破信?”

克鲁特说:“我们完成了所有的检测程序,然后我才来找你的,经验证,信上所说很可能是真的。”

“上帝,”克里斯蒂安说,“来得真不是时候。”他又看了一遍信,不过这次更仔细。各种不同的印刷字体让他有点晕,这封信就像一幅风格怪异的前卫画作。他坐在办公桌前,逐字逐句慢慢地读着。信是写给《纽约时报》的,他先读了用深绿色记号笔画出来的几段,了解关键信息。

标记出来的部分内容如下:

我们已经将一枚原子弹安置在纽约城区,它爆炸的最小威力为半千吨,最大可达两千吨。我们写信给贵报,这样你们可以将其刊登出来,并警告居民撤离,以避免造成伤亡。炸弹设置为落款日期的七天后起爆,所以你们应该明白立即刊登此信实属必要。

克里看了看日期,炸弹将在周四爆炸。他又接着看下去。

我们之所以采取这一行动,就是为了向美国民众证明,政府必须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联合世界各国,控制核力量,否则我们的星球将遭到毁灭。

我们决不接受金钱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收买。如果刊登此信,并强制疏散纽约城居民,你们将挽救成千上万条生命。

为了证明该信所言非虚,国家实验室可以对信封信纸进行检测,就会发现上面存有氧化钚的残留物。

立即刊登这封信。

信件的其余部分是一篇关于政治道德的演讲词,强烈要求美国停止制造核武器。

克里斯蒂安问彼得·克鲁特:“你让人检测过这封信吗?”

“是的,”彼得·克鲁特说,“的确有残留物。信上单个的字母都是从报纸杂志上剪下来的。但这还是透露出一条线索:作者或者作者们非常聪明,使用了全国各地的报纸,但是来自波士顿的报纸稍稍多一点。我额外派了五十个人去分部主管那里帮忙。”

克里斯蒂安叹了口气:“接下来我们还要熬过漫漫长夜,这封信的事一定要低调,不能让媒体知道。指挥中心就设在我的办公室,所有的文件都要汇总到我这里。总统的麻烦事够多了——我们就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这封信跟其他那些疯狂的恐吓信差不多,都是扯淡。”

“好吧,”彼得·克鲁特说,“不过你也知道,总有一天,某一封信的警告会成为现实。”

漫长的一夜,各种报告纷至沓来。核能研究处主管收到通知,要他们的调查小组随时待命。这些专门招收的小组成员配备了复杂的勘探设备,用于搜寻隐藏的原子弹。

克里斯蒂安的晚饭送到了他的房间里,他和克鲁特边吃边看文件。《纽约时报》当然没有刊登这封信,而是按照惯例将其转交给联邦调查局处理。克里斯蒂安给报社负责人打了电话,让他们先不要透露此消息,等到调查结束之后再说。其实这样做也是例行公事。多年来,报纸收到过成百上千封类似的来信,所以也并不当真。也正因如此,这封本应上周六就送到克里斯蒂安这儿的信,一直拖到了本周一。

临近半夜,彼得·克鲁特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见到手下的工作人员。他们还在应对上百通内部电话,大部分都是波士顿那边打来的。不断有文件送来,克里斯蒂安一直在看,无论如何,他不想再增加总统的负担了。有时候,他也会想,信里说的这些说不定就是劫机者整个计划中的另一个怪招,但即便是他们,恐怕也不敢冒这么大的险吧。这只有社会上那些精神错乱的人渣才干得出来。过去他们也接到过原子弹恐吓,有些疯子宣称安装了自制的原子弹,并要求几千万到几亿美元不等的赎金。甚至还有一封信,要求获得华尔街提供的证券投资组合,要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通用公司、西尔斯百货、德士古炼油和一些基因技术公司的股份。后来这封信被送到能源部,他们对作者进行了精神分析,发现这个恐怖分子提出的原子弹威胁其实并不成立,反倒是此人在股票方面显得颇为精通。结果,这个写信者最终被抓住了——原来是华尔街一个小掮客,因为贪污了客户的资金而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