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办奥运:我们只收获了失败吗?(第3/5页)

时间的急迫再加上申奥未果的压抑,整个机房的气氛是凝重的,除了简单的工作指令,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

离开播还差八分钟的时候,我们这个申奥特别节目终于制作完成。一位同事跑步将完成带送到播出间,人群沉默着涌回办公室。

7点20分特别节目准时播出,主持人开场白之后便是动人心扉的表决瞬间。

李宁在笑,我也在笑,但当年李宁惨败于汉城奥运会的时候,他没笑,我自然也不会笑。那一次失败几乎让人们忘了李宁在1984年奥运会上的辉煌,这就是因为我们太习惯于体育赛场上“胜者王侯败者寇”,什么时候,面对体育,中国人能超越胜负呢?

也许是忙碌造成的短暂遗忘重新被镜头唤起,也许是申奥失利之后继续工作而将心中的委屈累积得太多,人群中的哭声先是个别而分散,不一会儿便齐声合奏。我自己是在骂了一句粗话之后便从办公室冲到了外面,伤感的屏幕已是不忍再睹了。

在节目开始前的几个小时里自己是个新闻人,无论申奥的结果怎样在心中制造着冲击,工作的忙碌都将其强行压制下去,但7:20之后,看着自己节目的时候,我们是中国人,几小时工作中压抑的遗憾和失落、伤心和不平都被释放出来,哭也许是最好的载体。

可能每个人心中都会想:如果要是北京获胜,那我们将在怎样的激动中制作完这个节目,记录的又将是人们怎样的一种狂喜,太阳升起时,中国又将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我相信那一夜,所有中国人的内心都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刺痛,甚至是重新感受到一种屈辱。我们还不习惯于这种大庭广众下的分出胜负。再加上申奥之前的乐观急剧膨胀,因此不幸的结果导致举国沉默。然而也正是这次深深的刺痛,教会了中国人很多很多。输过便会在今后的竞争中拥有更大的平常心,输过便真的知道,面对竞争,我们不能天真的只抱赢的念头,也要在心里做好输的准备。

节目播完了,大家哭过了,于是都意识到,这一夜对于中国是难忘的,然后大家都走出电视台的大楼,去照一张悲痛和忙碌后的合影。

那一个早晨,北京晴空万里,哭过的眼睛面对亮丽的阳光有些不适,人们聚拢在一起,照了一张没有集体说“茄子”的合影。

走出电视台,我独自打车回家,长安街上车流穿梭,日子如往常一般开始,只是我知道,已经有一种刺痛被所有的人收藏在内心。让中国强大!这句话也许在这一天,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都暗暗地思量过。

之后不久,我采访了去蒙特卡罗参加申办的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在电视直播中我们看到,在最后申办权花落悉尼的时候,北京代表团的成员眼含热泪仍然为获胜者鼓掌,因此我问张百发:那一刻,为别人鼓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张百发回答:第一心情自然不好。第二别人争取到了主办权,应该向人家表示祝贺。我们中国是大国,这也是一种大国风度。第三,总有一天奥运会会在中国举行。接着张百发向我们透露:开始也想不通,感觉我们费这么大的心血,而且接触了七十多个国际奥委会的委员,绝大部分都向我们许过愿。可能我们中国人太实在,认为许愿都算数,所以结果出来了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就会感到遗憾。不过从这件事上倒是体验到世界上的事真复杂。

张百发告诉我,后来有奥委会委员向北京市写信,信的内容很好:一向北京市道歉,他们没投我们的票。第二没估计到中国能得到这么多票。第三希望我们申办2004年奥运会,保证投票。其中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写的那封信让很多人读过之后掉眼泪。还有一位加拿大委员在信中讲:这不是北京的遗憾,而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遗憾;这不是中国的遗憾,而是世界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