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斗(第3/4页)

正在这时,风林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你到哪儿去了?叫我好找。”我生气地问道。

“捡子弹壳来,你看,这么多。”他说着,伸出右手,手掌中一堆步枪空弹壳在阳光下发着闪闪的金光。他又用左手拍了拍口袋,“喏,这里还有。”

口袋鼓胀胀的,发出了金属的摩擦声。

“走,咱们到那边拾去,大道上多着哩。”他说着,拉着我就向东岭下面的大道上奔去。

我们刚刚走到离大道不远的地方,一幕可怕的情景,使我们惊住了。原来,在大道旁边的高冈上,有一棵白杨树,在这光秃秃的树枝桠上,挂着一个血淋淋的红枪会的人头,再向前一看,前面不远处的一棵松树上,也挂着一个人头。

我吓得大叫一声,拔腿就跑。风林,这个大胆的小家伙,也吓得脸色蜡黄,再也顾不得拾子弹壳了。我们一口气奔上了岭顶,扶着一块大岩石,哇哇地呕吐起来……

这时候,太阳已经平西了。不知怎的,我觉得今天的太阳,显得特别苍白,像个有着病容的人一样,它冷冷地挂在空中,斜照着这尸横遍野的战场。

战场上,一片寂静。一群乌鸦,哇哇地叫着,在空中飞旋。不远处,传来了妇女哭泣的声音。从东面沙子埠的方向,从北面郭城一带,不断地有人向着战场上奔来。

收殓亲人们尸体的人来了。

我和风林,木然地站在岭顶的岩石下面,既不想下去看,又不愿离开岭顶。我们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一直站到村子里起了炊烟,苍茫的夜色,从四面八方围绕上来的时候……

这天夜里,村里像开了锅似的,家家户户都在议论白天发生的事情。最热闹的是牛倌屋里。那里向来就是穷弟兄们聚会的地方,是农民们谈天说地的俱乐部。这一天夜间,到牛倌屋里来的人就更多了。

许多人都亲眼观看了这场战斗,都在讲叙着自己的目睹耳闻。我和风林,也来到了这些人们当中。我们贪婪地听着大人们的谈论。

原来马快队到郭城来押解“犯人”(共产党人)的消息一传出之后,各村的红枪会立刻就从四面八方向着郭城镇奔来。马快队一听风声不好,午饭还来不及吃完,就赶紧押解着“犯人”离开了郭城镇,顺着大路,火速向着南面的洛阳城方向赶奔。当他们走到河南村西南岭松树茔时,最先赶到的一批红枪会的人就从后面接近了他们。于是,战斗开始了。马快队边打边向南跑,到了东楼子北岭,又被从沙子埠一带来的红枪会的人,斜刺里从东南方向插了过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于是,我亲眼看到的那场战斗,就在这片开阔的地带展开了。

红枪会的人越来越多,越杀越勇。

带着强烈爱憎的情感,传说一经从农民的口里说出,事情就演绎成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传奇味道了。

我的那位会说“封神”、“水浒”、“三国”、“说岳”的四大爷,他把这场战斗说得有声有色。他说,红枪会的人不但个个是所向无敌的好汉,死不皱眉的英雄,而且有不少法力无边的能人。他说他亲眼看到,有一个打扮得像何仙姑模样的姑娘,右手拿着一把扇子,左手提着一只花篮,她站在大路当中的高冈上,挡住了官兵的去路。马快队的人,一齐向她开枪射击,手提式响成了一片,子弹像雨点似的向她泼过去。那姑娘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迎着枪口,用右手的扇子扇来扇去,那射到她身边的子弹,全被她扇到了花篮里面,不大一会儿工夫,那花篮就扇进了满满一篮子子弹……

有人插嘴说:“这是扇子会的人呀。”

“对,今天是红枪会和扇子会的能人们都上阵了。”

“要不,马快队那么厉害的钢枪,都败下阵来,像兔子似的夹着尾巴直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