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5页)

状元乃是皇上亲自选出来的,文采斐然,文思敏捷,略一思索就吟了一首新诗。

皇上让大家点评,默了又帮着品评,甚至还帮着改字。

从这点来看,皇上的诗词水平远在状元之上。

大家读过新作,个个心悦诚服。小四站在外围瞧热闹,却也不得不对这些才子们叹服。他是万万没有这等才气的。

就在这时,皇上叫了他的名字,“顾永季何在?”

众人自动让开一条道,小四恭恭敬敬上前行礼。

皇上很是谦和,“听说你是河间府西风县人,与皇后可是旧识?”

小四心里直打鼓,根本不敢抬眼。皇上这么问,到底知不知晓他与皇后曾经定过亲?

此刻却不容他多想,老老实实回道,“回禀陛下,确实是旧识。”

皇上状似不经意地问,“可曾娶妻了?”

小四这下肯定了,皇上必然是知晓他与皇后有过一曾关系,却神色自如答道,“去年已娶妻。”

他回答中规中矩,瞧不出半点紧张之情,皇上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前几天,为了让皇后高兴,他主动将自己提拔皇后同乡一事说与皇后听。

皇后果然来了兴致,一问姓名,皇后面色露出一丝古怪。

几经挣扎终于将自己入宫前,曾与此人定亲一事和盘托出。

皇上心中冒出一团火气,总觉得自己干了一件蠢事。

可他毕竟是皇上,金口玉言,刚将人抬举,回头就撸下来,岂不有损皇上威严。

但他始终意难平,张宝珠岂能不知他的心思,她跟信王打擂台,对方常常拿这事威胁她。如果由信王告诉皇上,必定会被添油加醋,说她一家都是攀龙附凤之人,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帝王而言,这种行为非常令人不齿,她才会借此事说出自己的过往,“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虽与他定过亲,却没见过几面。自然没有感情。若不是信王府的人逼迫我父亲,他也不会白白被人退亲。若是那心性狭窄之人,恐怕早就羞愤而死。我们夫妻和顺,即将有个孩儿。可我总觉得对不起他。皇上既以替我还了恩情,我以后也能宽心了。”

皇后说得情深意切,她秉性纯良,从不与人产生口角,为妻为后都极为妥当,心中愧疚,也在情理之中。

今日见到这顾永季,虽长得周正,却丝毫没有文采,像个墨守成规的书呆子,倒也信了皇后那句与之没有感情之语。

皇上郁气一扫而空,又叫了几位进士上前。

小四暗松一口气,心里猜测自己能中榜眼是不是张宝珠的功劳?心里对她又感激又愧疚,很不是滋味。

琼林宴后三日,还需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于保和殿举行,专为选庶吉士而设。

由于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在考试中,按惯例可以立刻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所以他们不再参加朝考。

朝考的考试内容定为诏,论、奏议各一篇。

最后根据贡士的复试、殿试、朝考三次成绩得出录取等级,再根据录取等级确定授予的官职。

成绩好的可以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其余人则会按照成绩来授予六部主事、内阁中书、御史及知州、知县等官。

像陈继昌就是庶吉士。

考完后,进士们逗留在京城等候成绩。这时候就是找关系找门路。

小四在京中只认识崔宗惟和陈继昌两人,前者要参与改卷,至今未归。后者只是个庶吉士,根本没有人脉。

小四只好带着大哥在京中购买礼物,准备回乡送与家人。

转眼过了一个月,小四日盼夜盼终于将陆文放的书信等来了。

瞧过之后,他心踏实下来,找到大哥,“大哥,我们来时,母亲给了多少银子?”

陆文放寄的是急信,不是妥善之人,自然不能放贵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