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3/4页)

“没错,不过假如一个装备精良的探险队接受了邀请的话,我想象不出他们会怎样被迫地滞留在那个喇嘛寺中。”

“没错。不过,也许那根本不是香格里拉。”

我们苦苦思索,可仍觉得模模糊糊,争执现在是没有用的。我接着问他在巴斯库尔有何收获。卢瑟福说和在白沙瓦一样,一无所获。虽然那里的人承认确实有过一件劫持飞机的事件,但没有人能说什么,他们甚至不想提这件不怎么光彩的事。

“后来也再没有那架飞机的消息了吗?”

“半点消息都没有,连同那四名乘客。连个谣传都没有。不过,我查证到,那飞机确实能飞越那些高山,我还调查过巴纳德,看他是不是像康维说的,是个真名叫布赖恩特的诈骗犯。可惜无从查找,他的过去非常神秘,如果真是,我也一点不会奇怪。更何况,在一片将他捉拿归案的叫嚣声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也确实不可思议。”

“你有没有了解到那个劫机犯的什么情况呢?”

“我了解过,也是毫无结果。至于那个被打昏的飞行员,他最后死了,这条原本有戏的线索也就断了。对了,我还写信给我一个在美国办航校的朋友打听是否收过一个西藏人当学员。令人失望的是,他很快给我回信,说他有50来个中国学员,但他根本分不清藏人和汉人。而且那50个中国学员,都是为抗击日本人的侵略而在那里培训的,那儿也没有什么机会了。幸运的是,我在伦敦无意中找到了另一条很离奇的线索,发现大约在1887年有个叫迈斯特的德国教授去了西藏,一去未归。有传闻说他在水过河时淹死了。”

“老天,康维提到过这个名字?!”

“是的,不过可能是同名,所以不能完全证实整个故事。更何况,那个德国人生于1845年,所以也没什么值得兴奋的。”“可是,这事儿也很奇怪。”我说。

“是啊,没错,是很奇怪。”

“你还调查过其他的人吗?”

“至于其他人嘛,很可惜我没有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卢瑟福歇了一下说:“像肖邦的那个学生布里亚克,我找不到关于他的任何记录。康维也只简单提到这么几个人的名字,你好好想想看,50多个喇嘛之中他只说出一两个。佩劳尔特、亨舍尔,全都不可能打听他们的真伪虚实了。”

我这时忍不住问:“那马林森呢?你了解到他后来怎么样了没?还有那姑娘,那个满族姑娘呢?”

“亲爱的伙计,这,我当然要打听了。遗憾的是,你可能在书稿中也看到了,康维的故事到他们跟那些送货脚夫们离开山谷那一刻就结束了,那之后,他不能,也不想告诉我后来到底发生了些什么——要是当时时间再多一点,或许他会一并讲给我的。我们只好推测马林森的结局不妙。何况,旅程的一路艰险也是骇人听闻的,不是途中遭土匪袭击,就是护送他们的那些人可能失信了。或者,也许根本就无法再确切地弄清最后到底出了什么事。但是还是有一点是可以证实的,那就是,马林森根本没有去到中国内地。你知道,我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做了各种各样的寻访调查,我查阅了尽可能多的资料,还寄了很多委托信到西藏和内地所有可望得到回复的地方,比如上海啊,北京啊,然而毫无音讯。当然那也说不上有什么用,因为毫无疑问,那些喇嘛很清楚,他们运入物品的渠道必须绝对保密。后来。我试着去了一趟稻城府。那可真是个古怪的地方,仿佛世界上最偏远的一个集镇,到达那里真的是太难了。来自云南的贩夫在那里把他们的茶叶在这里转手交给藏族人。你可以从我即将出版的另一本新书上读到这方面的情况。欧洲人很少来到如此遥远的地界。可我发现,那里的人都十分儒雅,但这里绝对没有康维他们一伙曾在此逗留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