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雨师真身(第2/3页)

木枕长半尺,宽一捺,吻合细密,左登峰抬手掀开了木枕的盖子,首先发现的是一本灰白色的线状文册,左登峰随手拿过,发现文册上写着“药石度数”,在古代“药石”泛指一切能治病的药材,“度”是自己揣度,思考的意思,“数”指的是成果,归纳起来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我对医药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医书。

中国的造纸术源自汉代,到了隋唐时期造纸技术就很成熟了,这本书所用的纸张就属于比较细腻的那种,但是见风之后纸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黄酥化,这些纸张在密闭条件下保存年代太久,已经无法适应外部的环境,用不了多久这本书就会彻底腐朽。

左登峰见状急忙放下木枕快速翻阅,纸质酥化的非常快,他只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书上记载的大部分是药方和墓主人的行医心得,也有少量的牢骚话,这些牢骚话抨击的是之前的巫师在用药方面的错误,对于这些内容左登峰并不感兴趣,他快速翻动所要寻找的字眼是巫青竹。

纸张见风之后很快变黑并酥化萎缩,左登峰几乎在与时间赛跑,手快翻,眼快看,脑子快反应,这是极为累人的一件事情,好在左登峰要找的只是巫青竹三个字。

就在左登峰即将将整本书翻完之际,他忽然向前翻了两页,只看了一眼字迹就彻底无法分辨了,他立刻将剩余的纸张扔掉并闭上了眼睛。

他先前翻过两页之后才想起在前面的一页看到过清凉洞府四个字,于是他向后翻,但是只看了一眼,他此刻要做的就是将先前一瞥之间看到的一幕在脑子里强化。

左登峰用了很长时间加固飘忽的记忆,最终他记住了那一页的相关内容,“太巫萍翳,拜走清凉洞府,遗医书三卷,缺一不全。”

这句话虽然只有不到二十个字,却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太巫”指的是第一代巫师,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第一代巫师萍翳,前往清凉洞府求道,留下的三卷记载着药方的竹简丢了一卷。”

这句话表面上看只有清凉洞府这一条线索,但是最后那句‘遗医书三卷缺一不全’是第二条线索。古人口中的“书”并不一定是纸类书籍,而是泛指记载有文字的事物。这里的“医书三卷”指的极有可能是竹简三卷,因为太巫是最早的那一任巫师,那时候不可能有纸张。

墓主人所说的竹简三卷丢了一卷,其实竹简根本就没丢,而是被她的上一任带进了坟墓,因为狐狸带出竹简的坟墓就在这座坟墓的左侧!

黄毛狐狸带出的竹简是巫青竹的笔迹,而巫青竹也的确是清凉洞府的前辈,也就是说巫青竹的本名并不叫巫青竹,她甚至不姓巫,巫只是她先前担任的职业,青竹是她在清凉洞府修行时的道号,她的俗家姓名应该叫萍翳!

世人可能没人认识巫青竹,但是都认识萍翳,因为萍翳乃天庭女性雨师,与男仙赤松子共掌降雨事宜,位列天仙,道门中人无有不知。

这一刻左登峰惊诧到了极点,愕然呆立,形同木鸡,废了他修为的清凉洞府掌教玉衡子也曾经说过巫青竹在隋朝之前得道飞升,目前所有的线索都证实了一个问题:巫心语的师傅巫青竹是掌管降雨的仙人。

震惊之下左登峰的思维陷入了短暂的停滞,他从未想过那个破旧道观里衣衫褴褛的苦命女子会有一个神仙师傅,这一结果令左登峰很难接受,但是巫心语曾经说过的她师傅不需要饮食睡眠,济南府见到的道观登记簿也记载了巫青竹的名字,诸多的线索彼此是能够衔接呼应的,没有缺少任何的要素,答案很明确,巫心语的师傅就是雨师萍翳。

即便如此左登峰还是不敢相信这一结果,但是那个能走阴差的妇女曾经去过地府,她带回的消息是巫心语的魂魄并不在地府里,这明显是有人在巫心语的魂魄进入地府之前带走了她,这个带走巫心语魂魄的人只能是她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