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三座山峰(第2/3页)

山洞很浅,不过三米,里面很是空旷,并无生活器皿,只在南侧摆放着大量的木制神位,神位前有一盏油灯,火光如豆,光线昏暗。

神位和灵位样式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神位以红字书写,而灵位用黑字书写,这些木制神位数量有三十几许,都是清凉洞府修行有成的前辈,根据尊号以及所授职位来看“不死”山洞里供奉的是地仙之属。

那盏油灯所用的燃料有着芬芳气息,仔细闻嗅是花生油和豆油混合而成的香油,这也解释了清凉洞府为什么要种植大量的花生。

在洞内做了短暂的停留之后左登峰又来到了西南山峰,山顶有洞,上书“长生”,仍然空无一人,但是洞内供奉的神位却只有五座,这些神位比先前那些神位要大,不但写有道号,还有八字敬语。

在这里左登峰发现了他熟悉的名字,巫青竹。此人飞升的缘由不像另外四座神位只有一列,而是多出一列,第一列写的是古篆,“功德圆满,肉身飞升。”第二列明显是后期加上的,为繁楷字体“拾遗补阙,敕令归位。”

古篆是秦朝以前的字体,繁体楷书出现于南北朝和隋朝,通过字迹来看,巫青竹至少在秦朝以前就肉身飞升了,但是后来在南北朝和隋朝时期又因事下凡。线索主要是在第二列文字上,最难理解的也是这第二句话,“拾遗补阙”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天庭少人,她补上了。但是这句话对巫青竹来说有点贬低她的意思,清凉洞府不可能对巫青竹这么无礼。

“拾遗补阙”这四个字还有另外一种理解,那就是巫青竹在凡间还有事情没做完,下来拾掇尾巴。这个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也说不通,因为俗事未了是不可能白日飞升的,像西游记里所说的唐玄奘八十一难未满,成佛以后菩萨又将他从天上踹进河里的说法是极度荒谬的,成仙成佛是极为庄严的事情,天庭怎会搞错。故此,巫青竹下凡绝对不是处理以前留下的尾巴。

两种可能尽数排除,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可能,那就是“拾遗补阙”是一种婉转的说法,事实是巫青竹在天庭犯了错误,被贬下凡弥补自己的过错,过错弥补了之后得以重新归位。

想到这里,左登峰终于恍然大悟,巫青竹是被贬下凡的,但是她下凡之后并没有找到弥补自己过错的机会,她之所以忽然离开了巫心语是因为她被人带回了南北朝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个带走她的人一定是三清之一,因为只有三清祖师才能打破时间的禁锢带人往返古今,在这种情况下她来不及跟巫心语告别就可以理解了。

左登峰早就知道仙人真的存在,对于此事也并未惊讶,但是他心中还有一丝疑惑,那就是第二句话的后半截“敕令归位”,这四个字暗藏蹊跷,按理说仙人应该是玉帝下命令提升,如果是玉帝下旨,就应该用“诏,旨”这样的字眼,“敕”不是玉帝使用的字眼,但凡修道有成的真人都可以使用,也就是说将巫青竹官复原职的并不是玉帝,而是另外一个位高权重的仙人。此人是谁,为何有如此大的权力,竟然可以代天行责。

在第二座山洞左登峰待了一炷香的时间,随后离开前往正北那座山峰,这座山峰的山洞上方并无古字,而是雕刻着一个罗盘大小的阴阳太极符,洞内供奉的是阐教祖师元始天尊的神像。

将三座山洞逐一看完已然是凌晨四点,左登峰绕回南侧,相隔五里遥望着清凉洞府的大殿,大殿的正门是敞开着的,可以看到里面有道人盘坐念经,由于角度不好,无法确定大殿里道人的人数。

到了这里已经可以隐约的听到念经声了,根据念经声来判断人数并不多,念经声也很和缓,这表明里面的人并没有察觉到异常。此外大殿并无后门,若是直接闯入,可以将大殿里的人尽数封堵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