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面子工程 也是干的实事(第7/23页)

风景区内,层林尽染,秋色如画。园内到处是绽放的菊花,有数千种,其中有不少珍稀品种,这里可以说是中国菊花大观园。这一天游客很多,举着小旗子的导游,带着游客团队来来往往,热闹非凡。今天门票两折,几天前胡妍红就和市内各大旅行行打了招呼,目的就是给领导们一个景区人气兴旺的好印象。

“印象南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开始了。卫前坐在观众席前排的正中间,柏安民等荆都市领导坐在他的两侧。胡妍红和李莉坐在卫前的正后方,准备随时为领导服务。卫前不时回头向李莉问这问那的,胡妍红作为老总,反而受到冷落,她暗自庆幸当初将四处打工的李莉纳入门下,这才有了今天领导的青睐。

舞台很大,简朴、原生态,完全以天然植物装扮。神奇的是,舞台与观众席之间隔着一条弯弯的小河,舞台后方就是古村落,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大背景是连绵起伏的南山山脉。演出开始了,第一场是舞蹈《采桑》。四队年轻貌美的村姑,在一片嬉笑声中登场。她们上身穿着几片桑叶胸衣,下身是桑叶短裙,赤着双足,背着竹篓,推推搡搡地出场。在一片欢快的舞蹈中,一行繁茂的桑树被推到舞台中央,村姑们边舞边唱,采摘桑叶。她们唱的是南朝民歌《采桑度》。

第二场是《菊舞》。平静的河面上,漂来二十来只小竹筏,每只竹筏上有一只金黄色的球。在音乐声中,只见那黄色的球缓缓打开、绽放,成为一朵朵黄灿灿的菊花,每个花蕊中露出一张少女的脸。她们的柔软的手臂、曼妙的腰肢,身上菊花花瓣样的纱裙,抖动着,起舞着,非常好看。

第三场是《归去来兮》。舞台中央的一张桌子上,摆放着官帽、官服和官印。这些都是权力的象征,是多少人做梦都想抓在手里的东西。一个演员饰演的陶渊明,面对桌子上的东西,徘徊、纠结、不舍,可以看出,他在痛苦地抉择着。在门口,由韦芳芳扮演的陶妻翟素颜,挎着一个蓝布包裹,正站在一辆马车边,等着夫妻双双把家还。

看到韦芳芳出场了,台下的柏安民眼睛一亮,他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和她见面了。韦芳芳素面朝天,村妇打扮,别有一番韵味。当然,有大领导卫前副书记在此,柏安民也不敢轻举妄动。台上的陶渊明在围着桌子转了几圈后,毅然选择了归去,搂着韦芳芳上了马车。这个细节让柏安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定回头和胡妍红说一声,这个地方肯定要修改。接着出现的场景是,陶渊明和妻子夫唱妇随,在南山下种豆。扮成农夫、樵夫和钓翁的演员依次上场。最后,陶渊明夫妇与农夫、樵夫和钓翁环坐于舟上,饮起菊花酒。陶渊明在大醉后,独立船头,大声朗诵着《归去来兮辞》。

演出持续约四十分钟,考虑到领导活动较多,今天的演出是精华版。演出结束时,观众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卫前一边鼓掌,一边率领着荆都市的党政领导向台上走去,接见演员并合影留念。

接下来,是一个游客参与性的活动,即由游客亲身体验陶渊明“采菊东篱,种豆南山”的意境,很有趣味。

卫前肩荷锄头,李莉早已换上了一套休闲装,她背着背篓,牵着卫前的手,到地里采菊种豆去了。其他几位领导当然也不能闲着,不能让领导一个人唱独角戏,韦芳芳也早已换了服装,与柏安民一道跟了上去,孟扬帆、李非语和卢副秘书长的女伴胡妍红也早就安排好了。李非语感叹,这样体验隐士生活的互动性活动确实很不错,只是身边的红颜要是叶映寒就好了,他一直把叶映寒隐藏得很深,还从来没有和她在一起抛头露面过。

在一段开满菊花的篱笆边,一行人停下来了。卫前开始采菊了,他采一朵,就递给李莉,再由她放进背后的竹篓里。卫前手持菊花,眼望南山,摇头晃脑地吟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李莉拍着小手说:“好,好,我还要听。”卫前又吟了一遍。卫前说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里真好啊,想我整天俗务缠身,何时到头?小李子,我也想做陶渊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