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旧建筑,新技术(第4/15页)

这些头衔是其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部分,所有头衔加起来比绝大多数书籍的篇幅还要长。我在此特别列出其职业殊荣的原因在于,他在科学上的威信实际上在埃及学领域基本不存在。在埃及学领域,大部分考古学家对他在金字塔——至少是大金字塔——的实际建造问题上的研究不屑一顾。就其专业的观点而言,再加上试验和分析作为支撑,他得出的结论是,大金字塔的石料并非从采石场开采,然后运输过来,而是开采出坚硬的石头,然后把石头放入一个(木制?)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其它原料,从而产生化学过程,最后就生产出了有些人所谓的“水泥”。但是,实际上,即使是该领域的专家也很难分辨这些石料和天然岩石的区别。

从工程学的角度而言,这种技术使得大金字塔的修建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不需要移动巨大的石灰岩块,也不需要坡道,石料的运输可以快速进行。移动石灰岩时也不需要太多注意事项,这只不过是一种原料而已,即使弄碎了,也没有人在乎。而且,这种技术还能解释修建金字塔时所涉及的精确性是如何实现的——“卷烟纸也不能插入两块石头之间”。不需要弄清楚在现场如何把两块开凿的石头完美地结合起来,因为他们可能拥有木制模具,把它放到一块完整的“石块”旁边,然后把“水泥”倒入模具中,待其变干之后,再制造下一块石料。这种技术确保了每块石头能够完美地拼接起来。

这种理论找到了合适的证据。一些据说是开凿的石块有很大的肿块陷入主体中,有一些有波浪形的岩层,还有一些的密度不同,金字塔所用的石料同采石场的天然石料的密度不同。金字塔石块的外壳普遍没有水平定向,但是正常的沉积都会使外壳处于水平位置。对于戴维茨这样的专家而言,这些证据都是能说明问题的——石料是铸成的,而不是开凿出来的。

要让我们接受石头是铸造的这个观点,还缺少一个要素,即古埃及人是否熟悉这种“制造岩石”的方式。戴维茨是该技术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可以公正地说,在戴维茨首次提出他的推测以前,没有一个埃及古物学家认识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在过去的30年间,戴维茨一直在努力让这些科学家们了解地质聚合现象。虽然戴维茨1988年出版的著作售出了4.5万本,但大多数科学家还是不愿意学习,而公众则想要了解这一过程。不过,由于埃及古物学家缺乏凭证来批判戴维茨的著作,所以他们选择了置之不理。如今,似乎出现了某种盎格鲁-撒克逊阴谋论来驳斥他的理论。虽然戴维茨的著作在法国和其它国家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知名出版社的出版许可,但其著作《他们建造了大金字塔》(They Built the Great Pyramid)的英文版则是他自费出版的。

他的理论作为假说首次公开发表是在1974年,随后其理论取得了长足进展。1982年,埃及古物学家琼•菲利普•劳尔(Jean-Philippe Lauer)给了戴维茨大金字塔上的一些泥土样本。戴维茨认为这些样本是地质聚合物的碎屑。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戴维茨的研究得到了该领域里其他几位专家的支持。他的研究小组给了两家一流的地质实验室一些现代重新凝聚的石头样本,进行“盲法分析”。该石头样本是在2002年伊始制造的。这两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指出,该样本是天然石灰岩。就连地质学家们都搞错了,这再次说明,对于埃及古物学家们而言,要了解这一点是多么困难,他们——正如提到的那样——仍然不愿冒险前往一探究竟。

戴维茨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来证明金字塔所用的石料不同于当地采石场的石料,最终说明埃及古物学家们所坚持的传统观点已经过时了。分析显示,石料并非来自附近的采石场,而是被铸造出来的,援引戴维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