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把你的优质资产,打包出售(第2/3页)

在专业技能领域,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那些并不是行业赋予你而是岗位赋予你的专业技能了。比如对于网管而言,能解决一个公司基础的网络问题,技术够硬是谁都能注意到的,可是网管在担任采购设备时的议价能力却千差万别,这种“谈判议价”能力,就是独特岗位赋予网管人员的边缘技能。

第二,专业经验。当你进入某个工作岗位后,无论是“根正苗红”,还是“半路出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熏陶和训练后,都可以积累出丰富的经验。经验需要时间和项目来累积,具备一定的门槛,然而这个门槛却又不是特别高,比如市场部的活动专员,做三四年,就已经能接触到绝大部分将会遇到的情况和场景了。做这个岗位,三四年,或者是七八年的,并无本质上的悬殊。

所以在经验领域,每个人要尽力去获取一些“独特项目”带来的“独特经验”,例如HR人员,如果经历过公司并购后的人员体系调整,就可以看作是非常有价值的独特经验。

再比如一个普通的行政人员,如果经历过大型的公司搬家和办公室装修项目,就比日复一日地做固定行政工作的人员更有价值。还记得《杜拉拉升职记》里杜拉拉兼任行政人事时打的第一场硬仗吗?是装修;还记得那个在阿里巴巴从行政前台升至××的传奇人物彭蕾吗?大部分报道仍然会写,她打过无数场硬仗,例如办公室装修……

第三,人脉信息。人脉多么关键,无须再赘述。这里的人脉不但指那些和你直接认识的一度人脉,还指那些你的直接熟人的熟人,即弱联系的二度、三度人脉。信息则包括输入和输出:你是否能在相对早的时机,第一时间听到重要、稀缺的信息,以及你是否能在合适的时机,传递给别人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都是决定你个人价值的所在。

第四,学习力。学习力和以上能力版块不同,进入职场后,再也没有人主动、硬性要求你学这学那。职场学习,要么是自我驱动的行为,要么是压力驱动的行为,而一个人的职场学习力,其直接的作用,是这个人拥抱“职场变化”的能力。

我还清楚地记得做咨询顾问时,有次一个地方上的大型电信集团,要我们帮助推进一个项目的落地。集团里一部分老员工坚决反对,因为这会破坏他们既有的工作方式,其他大部分员工沉默观望,默默期待着项目流产,这样就不用有什么变化;只有很小一部分员工,用户项目落地后,他们愿意加入先遣项目组,主动学习适应新的系统,并协助系统顺利落地。最后项目排除万难落地,这一部分人都成了骨干。

第五,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在HR的技能模型里,并不具有这一点,而在我看来,这点太重要了。至少在现在,同样两个水平相当的工程师,会写博客、能开公众号、能持续输出专业观点的那个一定能成为KOL(2) ,自备品牌光环,当然价值度更高。沟通能力是一个基本,即便是艺术家,都不能只关在画室里画了,也要去和代理沟通,去参加展览,还要在展览上为重要的VIP客户讲述传达自己的艺术理念。

关于上述的每个人的技能套装,还有另一种划分和自我分析的方法,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分析的参考思路。

一种是资产型的,例如学历、技术、经验、资格证明……这些都是你已经拥有,并且可以罗列在个人简历上的;还有一种是工具型的,例如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力、适应性、抗压性……这些是帮助你在做同样工作时,可取得杠杆效应的工具。

著名的时尚女魔头,Vogue 总编Anna Wintour之所以能成为时尚媒体界当之无愧的No.1,在于她的“套装”不仅仅限于杂志本身,也在于她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动态敏锐的嗅觉,并能以高超手腕打通时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她曾说:“时尚是经济政治的折射,是文化的浓缩,是高级智慧的美的体现……在任何一期Vogue 的封面上,你都可以嗅到当今经济政治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