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要有投资人的眼光(第2/2页)

我个人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刚工作的时候,衡量一份“好工作”的指标都是些“硬”指标,比如薪酬福利、公司ranking、level,可是越往后,许多“软”的指标重要性会逐渐提升,比如同事是些什么人、工作氛围是什么样的、大行业前景如何,和自己特长喜好的契合度以及能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等。

总体而言,任何一份工作都不能彻底改变我们什么,只会是让我们更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两点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然而实际生活中遭遇的绝大部分进步,却往往都是曲折前进、螺旋上升的,即便我们可以背诵一二三四五条道理,遇事还是会焦虑、困惑和犹豫不决。

我曾写过一本职场小说,叫作《第2份工作》,讲的是主人公在一次冲动驱使的跳槽后,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一年,有职场的快意恩仇,也有形形色色人群的壮志未酬,更重要的是我把许多职场的经验、教训、技能等融在故事里了。

当时有个朋友看完后,专门打电话问我:“如果大家发现自己呕心沥血追求的东西,可以被这么几片纸道破时,世界是会变得更好呢,还是更糟呢?”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什么很好的答案,因为职场小说作为特殊类别的小说,只会让不同的人得到极为不同的东西。换句话而言,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从故事里寻找自己,那么有没有可以共通的职场秘籍呢?

我想还是有的,比如职业化的精神,比如你的专注力。职场秘籍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指导和规律,一方面,没有它,房子建不高,建高了会塌;另一方面,它仅仅只能提供一些基础架构性的东西,你需要据此在上面继续添砖加瓦才行。

——人脉重要吗?重要。

——机遇重要吗?重要。

——平台重要吗?重要。

但是自己不做事情,做事情的态度不对,这些再重要也不是你的。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职场里每个人都有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名片。从踏入职场的第一天起,这张名片就开始记录累计你的点滴言行,并开始为你“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