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不是问题,问题是裸辞后呢(第2/3页)

我的一位前同事,在公司写字楼里办了张挺贵的包年健身卡。以前上班的时候,尽管健身房就在顶层,总觉得自己忙,几乎没用过。结果辞职以后,天天大老远地跑来健身房,做完器械去游泳、游完泳又跟着老师做拉伸操。

我问:“你是因为辞职了,所以觉得不能浪费卡里的钱了吗?”

她说:“不是啊,我再没有那么优厚的补充医疗险和带薪病假了,所以你们这些人还可以尽情地生病,我可生不起病了。”

第二,应该沉静下来,思考下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有哪些额外的价值和收获,尽管大家都会叫嚣着“我辞职是为了好好思考一下”。不过大部分人所谓的思考一下,大概就是在花十六个钟头娱乐之余,抽十分钟没有目标地“想一想”,或者就是根据随机碰到的资讯信息做随机的思考。

其实,至少应该拨出几天时间,翻翻工作笔记,总结下自己的长处短处、机会和挑战,以局外人的心态,相对理性地分析过去几年的自己,重新思考下方向。

第三,找点事做,别“瞎”闲着。工作的时候,你是不是会经常说“等我有时间了,就会去学画画、去学法语、去游泳滑雪、去如何如何……”那么现在你终于有时间了,之前那些一直嚷着有时间就做的事,是不是也得到机会可以开始启动了?等等,那些曾经想做过的那些事,待闲下来时怎么一件都想不起来了呢?

这时候可以找一张纸,贴在最显眼的位置,比如书桌正中间,因为想做的事情会像灵感一样在生活的间隙冒头,想过要学煮咖啡,想过要去哪些地方旅游,想过要去法盟学法语……

当你把这些曾经的念头捉住,再白纸黑字地罗列成清单后,就能更好地审视:哪些是你依然想做的,哪些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那些还想做的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能不能现在、此时此刻就报名去参加?

第四,裸辞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你终于又拥有了社交所需要的时间。这时的你要尽量摆脱“家里蹲”的引力,多去朋友那里坐坐。更重要的是,你应该带着问题去见见他们,听听他们的看法。

他们觉得你该何去何从?他们觉得过去你有哪些选择做对了,又有哪些做错了?他们觉得你的优势在哪里……这些人的视角和观点或许和你的自我认知是截然不同的。

对我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对“辞”变得越来越慎重和充满了敬畏,又因为自己也经历过所谓的“裸辞”后,带着压力和焦虑重找工作的历程,因此也没有那么多的幻想。

以前我总觉得裸辞的一大好处是——真正辞职后,才能静下心来想清楚很多事。

现在明白了,能不能“静下心来想清楚”,其实更多和一个人的阅历、经历,以及已经沉淀的知识视野相关,而同你是不是赋闲在家的关系不大。

你想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真的不是因为环境太嘈杂,而是因为心中已有的储备太少,对自己又缺乏足够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辞职了,躺在马尔代夫的玻璃船上天马行空地想,也只能是空想而已。

还有种普遍的想法:等辞职了,我就可以好好规划下一步能做什么了。唉,实际经历了才会明白,下一步能做什么,不是靠枯坐在家里想出来的,而是真正找份尽量相关的工作或项目,哪怕只是兼职,让自己忙碌起来才能找到答案的。只有真正投入这样的工作中,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只是一厢情愿,还是愿意为之付出更多。

其实我觉得裸辞永远只会适合那些自律的人——即便在高度自由中,依然合理规划,知道克制自己,能按照健康的方式管理自己的身体,规划未来的道路。对于自制的人,裸辞不会是问题,因为他们能够继续发挥对生活的掌控力,保持那种脱离了既有系统也能有效运转的自信和节奏,而缺乏自律的人,很容易沦陷于辞职后的无所事事中,很快就被生活的琐碎和鸡毛蒜皮击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