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村庄 苇岸(第2/2页)

苇岸活在对大地的热爱中。这是干净、纯粹的热爱。在这点上,苇岸和顾城很相似。他虽然没有后者卓异的天赋,但在精神的纯粹上与后者一样。从他们的文字中我看到他们接近了一种毫无瑕疵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又让他们变得脆弱。对许多人来说,写作是生活的重心,而对苇岸来说,生活是写作的重心。生活是道路,写作是路上的影子、足迹和泪水。苇岸写得很慢,他的每篇文章至少要改上十遍,他说:“在写作上我没有太大的奢求,一生能够留下20万字的自己满意的文字就感到非常欣慰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以最少的文字写最大的文章。在这个文字泛滥的时代,苇岸让写作重获了尊严,这些精湛的篇章注定要永世流传,它们让阅读也重获了尊严。读者在篇章中体验到让人心存敬畏的神性。苇岸说:“诗人笔下的墨迹像圣徒的鲜血一样圣洁。”

苇岸留下的文字太少了。在39岁离去时,他留下了不足17万字,他的《二十四节气》还远未完工。然而,损失的不是苇岸,而是我们。我们仅能从这有限的文字里来感受苇岸了。苇岸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去。他“将和一切圣洁的人,相聚在天堂”(海子)。心浮气躁的人是读不了苇岸的。苇岸属于那些真正热爱大地的人,苇岸的文字将在他们反复的阅读中,化作血液,流遍他们全身。

2002年4月2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