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意味着什么 读《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2/5页)

这样的自省、准备和等待都有着不可捉摸的、坚实而神秘的宿命氛围。理性触及不了那么深的、黑暗的区域。里尔克的自省精神和他关于深入内心的一再提醒其实都出于对诗神和命运的谦卑和敬畏。他知道一首诗的慢慢成形,一种诗歌素质和气象的慢慢发展,在根本意义上诗人对此是无能为力的。诗人是承担者和展现者,同时,也是旁观者。里尔克丝毫没打算要跟自己的命运抗争一番。他的野心、浮躁和骄傲都在不断深入诗歌和心灵的途中被逐渐滤清了。他清醒地意识到不伤害自身和他人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顺应自己内在的发展方式,安静、耐心地等待。季节是不会因为催促而到来的,诗歌也一样,成长无疑是艰难而漫长的,它往往伴随着许多焦灼的时刻。在第三封信中,里尔克这样温和地劝勉青年诗人道:“你要相信你自己和你的感觉,万一你错误了,你内在生命的自然成长会慢慢地使你认识你的错误,把你引到另外一条路上。让你的判断力静静地发展,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里尔克想告诉青年诗人的其实就是要更深入、更宁静、更大气地顺其自然。他深深地体验到了某种伟大的、流变不息的力量。在第四封信中,他以箴言般的口吻说道:“在深处一切都成为规律。”而在第八封信中,这种深层的规律又以命运的形式出现在他笔下:“我们所谓的命运是从我们‘人’里出来,并不是从外边向着我们‘人’走进。”

那内在的发展和方向,那看不见的艰难成长,都是诗人无从逆转也无力操纵的,而里尔克丝毫也不认为诗人凭着敏锐、悟性和智慧就可以看透这一切。面对内心,里尔克永远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的勇气。这使他有别于一般的宿命论者。他就像孩童一样天真,一样好奇,丝毫没有自以为看透世事而无力抗争者的冷漠与悲凉。他在深深地进入自己内心的过程中也就不断摧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活力。这位诗人,透彻、清醒、温润、不骄傲、不悲凉、不停滞,始终充满着绵长深厚的力量。他在第五封信中对青年诗人的告诫,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你最内心的事物值得你全心全意去爱。”

自然

一棵树自然会生长,自然会将根扎向土地,将枝叶伸向天空,这样的生长尽情而合理,不狂妄,也不浮华。一个诗人的成长也是这样,由内向外的,健康而且自由。里尔克说:“我相信一切都本其自然,归结我也只是这样劝你,静静地严肃地从你的发展中成长起来。”里尔克在此传递的不只是一种健康的理念,还是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身心浸入诗歌的人本身就处于一种非常状态下,在与美相逢的时刻,灵魂的风暴往往不期而至。对美丑的敏锐往往跟心灵的脆弱有着内在的联系,对艺术的执著往往跟精神上的偏执有着内在的联系,这都是些血肉相连的矛盾,而“本其自然”的心态却能缓和并淡化各种元素的冲突和碰撞,让年轻的诗人少受些精神破碎的痛苦。

不偏离正确的道路是很难的。欲望、幻想、野心都可以在写作这里得到满足。一个写作者文字的风貌和气质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写作者的面容往往也因此变得模糊而复杂起来。里尔克反对自以为是的写作。他对写作有一个基本的考察方式。那便是他在第二、三封信中提到的,看它“是不是发自你本性的一种需要”。他依然把“本其自然”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只有自然的,才是真诚的。里尔克以此为基点,拒绝了写作上的种种恶习,尽可能地恢复了写作的纯粹和朴素。里尔克的提醒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值得探究,但他对写作圣徒般的执著和诚实令我深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