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神力的容器 读《歌德谈话录》(第3/5页)

我相信追求自由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和梦想之一,而能否把自由作为一种核心的追求,一直是我绕不开的难题。抛开歌德式的伪自由,在无限追求中,人性中的骄横、贪欲、放纵、冷漠……也会随之无限地扩展,并将心灵束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自由也许是伸向它的暗道。许多人在追求自由的途中,陷入了虚妄与虚空中。我想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是不配追求自由的。他只会以此为幌子,与魔鬼同流。我们必须对某些东西存在敬畏,比如星空,比如爱。以此作为内在支撑,自由才不会成为放纵的另一个名字。

道德

康德说:“我们对两样东西必须深深敬畏,一是头顶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我在少年时得知这句话,对之深深震撼。道德在我心中从来是条条框框的清规戒律。康德却告诉我们,它和我们头顶的星空遥相呼应,它们都以自身神性的光辉照亮我们。道德在康德眼里,显然不是人为的,它令人们充满内在的光辉,充满高贵的力量。

歌德也对此深怀敬畏。1827年4月1日,他说:“像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道德也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它不是人类思维的产品,而是天生的内在的美好的性格。”我发现我所深深热爱的作家作品里都充盈着光辉而博大的道德感。如托尔斯泰、托斯妥耶夫斯基、雨果、霍桑、纪伯伦、鲁迅……道德感在他们那儿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对平等、朴素和生命的热爱,对自身灵魂的拷问,浓重的忏悔意识,对现实透彻入里的鞭策,自虐般的精神重压……丧失了道德感的作家,即使拥有再高的天赋和才能,也写不出令人长久震撼的作品。道德来自天上,而戒律和教义来自人间。对此歌德有这样的议论:“道德方面的美与善可以通过经验和智慧而进入意识,因为在后果上,丑恶证明是要破坏个人和集体幸福的,而高尚正直则是促进和巩固个人和集体幸福的。因此,道德美便形成教义,作为一种明白说出的道理在整个民族中传播开来。”我相信这是戒律的由来。而对现实中许多不能“促进和巩固个人和集体幸福的”,莫名其妙而蛮不讲理的条条框框,我将其称之为伪道德。它们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地下,来自魔鬼的火焰。一个年轻人喊出“我不相信”,一个年轻人吼出“我一无所有”,我理解他们的激愤,而在一无所有的废墟上,照样会有星星升起。

天才和学习

歌德在他冗长的自传里说过这样的话:“每个天才都带着上帝给他的使命来到人间的,一旦使命完成,他这作为物理意义而存在的肉体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歌德相信天才,相信天生的、无法被人力企及的、命定的、超出理性所能理解的才能,直抵神祇或魔鬼的才能。许多艺术品的产生都无法解释,充满着神秘气息,仿佛一片混沌中忽然出现一道亮光,谁也不知道它来自何处。处于创伤状态的艺术家往往身不由己,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究竟会做出什么来。一切都处于未知之中。他甚至连自己要做什么可能都不知道,只任凭一般不可抗拒的力量拉扯着自己。

1828年3月11日,歌德做过这样的表达,他认为:“每种最高级的创造,每种最重要的发明,每种产生后果的伟大思想都接近精灵或神,能任意操纵人,使人不自觉地听它指使。”在这里,人是客体,是产生创造的工具。而创造本身的力量,却不是来源于人。人是永远无法学会如何创造的,只有等待这种才能莅临自身,就像大地等待阳光普照。1831年3月2日和8日,歌德又着重谈到了精灵,他说在拿破仑、彼得大帝和拜伦等人身上,精灵是高度活跃的,并反复强调精灵是理智所无法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