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鲁迅(第2/2页)

鲁迅懂得中国人,明白中国人的活法。他是透彻的。我理解的透彻不是宣称自己清楚社会是怎样、人性是怎样、理想的社会和人性又是怎样,然后高谈阔论,而是能够鉴往知来。鲁迅写过一篇小散文《死后》,编在《野草》里,描述他死后的情景。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是他平躺着,脸上有许多蚊虫在爬。这样的蚊虫,我见过许多,并将一直耳闻目睹下去。

鲁迅如此透彻,却继续以他的方式,关心着别人,关心着未来。有时我会想,以鲁迅这样的透彻放在别人身上,也许就不会做什么事了吧。再做,做到死,又有什么意义?而鲁迅却不放手,爱着做,恨着做,拿心血魂魄来做。这是让我为之震撼的鲁迅。佛家说境由心生,又说憎心入地狱。鲁迅读了十年佛经,自然是晓得的,然而他说:“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当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这是《二十四孝图》的首段。这也是让我为之震撼的鲁迅。

读鲁迅,有时每每觉得,似乎他还活着。那样的血性、性情和生气,在文字间呼之欲出。很多人说话,自以为代表某个群体,或自以为有些见识,都在装模作样,而鲁迅始终是他自己。他写下了他看到的、他体验的、他思考的、他的爱恨。读鲁迅,我也每每觉得孔乙己们、阿Q们、魏连殳们,还在我们身旁。中国是这样的中国。人们说历史在前进。是啊,历史在前进,新千年都过去了。总有些人过上了好日子,总有些孩子懂得去寻找自己的理想。这是鲁迅想看到的。然而,这世上也发生了更多鲁迅不想看到的事,并在继续发生着。我想,我们是不该忘记鲁迅的,并且,在生活中理应力所能及地对孔乙己少些嘲笑,对阿Q少些戏弄,对魏连殳少些冷漠。能做一分,是一分;能做两分,是两分。这样,我们也不枉是鲁迅的读者。

2006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