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第二十三章

大匣台南北西三面皆巍峨断壁,唯有东面有山路登山,山上并无佛寺道观,历史上曾经有座尼姑庵,传闻战乱时分藏匿过一位亡国公主,故而被称为公主庵,只不过废弃多年。

大匣台分内外两宗,外门建筑位于半山腰,热热闹闹,许多商贾特意挑担来此贩卖物件给大匣台弟子,新鲜鱼肉、时蔬瓜果、柴米油盐等等,不一而足。内门位于地形并不逼仄的山巅,人数相对稀少,却天经地义占据着那方风水宝地。

从山脚到山腰是一段黄泥路,宽可容纳一辆马车通行,坑坑洼洼,注定会是颠簸不堪。

山腰至山顶则是石阶,足足六百多级,老傅每天都要来回两趟,起于半山腰山门牌坊,也终于此。

今日清晨时分,老傅就在山腰那座临近毁弃公主庵的茅屋里起床,腰间系好酒壶,拎着扫帚从牌坊下开始登山打扫,秋天最累,因为落叶最多,而大匣台的枫林素来是云泉郡十景之一,金秋时节的大匣台,被东越道的清流雅士誉为火焰山,可想而知老傅这份活计的分量。今天老傅手脚格外轻快,早早就登顶,然后下山,却不是像以往那般躲在自家茅屋饮酒装神仙,而是拎着扫帚躲在一处小摊贩的担子后头,向山门牌坊那边张望。大概小半个时辰后,从山上走来一群人,三四位妇人带着十来号唧唧喳喳个不停的孩子,然后穿过半山腰的小集市,浩浩荡荡下山去了,今天是初一,他们要一起去云泉郡城内的寺庙烧香,也算是给这帮早就眼巴巴等着这一天的孩子们放风。

老傅小心翼翼跟在后头,跟了一里山路后,就停下脚步,佯装在那座半山迎客亭休息,目送妇人和孩子们远去。

队伍里,一个年龄稍大的孩子扯了扯身边伙伴的袖子,然后瞥了眼频频转头回望的小姑娘,低声打趣道:“傅曦,你那个酒鬼爷爷又来看你和傅露了。”

名叫傅曦的男童涨红脖子愤懑道:“是你的酒鬼爷爷!”

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少年嬉笑道:“可我不姓傅,山上就你们这家子跟酒鬼同姓嘛。”

男童满脸羞愤和委屈,忍不住转头狠狠瞪了眼那座山亭,那个老酒鬼真可恨,姓什么不好偏偏要姓傅,这也就罢了,还经常鬼鬼祟祟找到自己和妹妹傅露,前些年还偷偷塞给他们糖人,他下嘴快,很快就吃完了,妹妹傅露舍不得吃完,结果被爹娘看到,然后他们就惨了,尤其是他这个当哥哥的,被爹打得屁股开花,一边打一边说,他们家里根本没有长辈了,他们爷爷早就死在春秋战事里头了。那以后,山上同龄人就经常拿这个笑话傅曦,至于傅露,年纪还小,加上是个心大的妮子,倒是不介意别人嘲笑她是傅酒鬼的孙女,可是已经懂事的傅曦如何能够忍受这种羞辱,加上他爹似乎亦是为此愤懑难平多年,视为生平最大耻,耳濡目染之下,傅曦几乎要将那个姓傅的老人视为仇寇了。所以当傅曦看到自己妹妹竟然向那个老酒鬼挥手告别后,气得抓狂,使劲一把拽下傅露的纤细胳膊,满眼通红瞪着这个不懂事的妹妹,后者泫然欲泣,马上就要扯开嗓子大哭,所幸被他们的娘亲察觉,赶紧蹲下抱在怀中好言安慰,其余几名妇人与傅曦傅露的娘亲关系不错,否则也不会一起下山进城烧香,对于此事也不会在人家伤口撒盐,山上有些跟她男人不对付的宗门子弟和家眷妇人,说的话那才叫不堪入耳。

抱起心爱女儿的妇人,在低头之时,神色中流露出些许厌恶愤恨。

小亭之中,鼻子通红的花甲老人把扫帚放在脚下,斜靠柱子,闭眼打盹,偶尔小酌一口壶中桂花酿,快活似神仙。

无论是山上人或是山下人,肯定认识酒鬼老傅,不过也只有那些底层市井讨生活的小贩,才乐意坐下来跟老家伙唠唠嗑,瞎聊呗,反正咱们老百姓吹牛又不犯王法,还真别说,老傅毕竟是大匣台内门厮混过的,据说年轻时候还上闯过江湖过战场,如同那种祖上阔过的破落户,哪怕沦为了乞丐,可言谈的口气到底是比升斗小民更大些,与之闲聊,有趣是定然有趣的。不说其他,你看着一个喝不起好酒的扫地老汉,却有一股子傲视君王轻王侯的德性,怎会不觉得荒唐滑稽?正午时分,老傅跟一位挑担去半山的摊贩求了些碎嘴吃食,祭奠了五脏庙后便继续耐心等着。然后一拨拨人上山一拨拨人下山,来去匆匆,老傅就那么两眼无神看着,视线浑浊,不知是记起了伤心事,还是想起了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