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戒律(第2/4页)

那些台下站着吵嚷不停的人顿时矮了一截,仿佛小孩子说谎被父母忽然揭破一般,心理顿时有些慌乱。

台上另一边坐着的老僧却觉得心中一阵悸动,整个人都变得惶惶不安起来。

叶昊天拍着监天尺沉声问道:“大家知道我手里是社么东西?这是一把戒尺,是来此途中由普陀山一位高僧给我的戒律之尺。它提醒我时刻警戒内心的妄念。

什么是戒?戒是‘正顺的解脱之本’,也是‘无上菩提本’。

戒如大地,如房之基,房子建得牢不牢,就看地基挖得够不够深。

戒定慧三学义戒为首,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昔年世尊入灭前弟子问:‘您老走后我们依靠谁?

吾佛慈悲教示:‘以戒为师’!”

直到这时,台下众人才逐渐安定下来,叶昊天的讲经也变得相对容易了很多,只听他从容阐述道:“持戒能使我们散乱的心获得安定。不论行善断恶,不论离苦得乐,戒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佛家看来,人在世间,其地位之高下,不在于他的种族是否尊贵,色相是否庄严,更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于他有无崇高的德行,有无修持的佛心。一个没有戒、定、慧的人,纵使他富可敌国,外表端严,在佛看来,与禽兽相差无几!相反的,一个能够严守净戒,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算他地位卑微,没什么见闻,依旧可尊为人间胜士,值得每个人敬重!”

听到这里,忽有一人从台后远远的地方站起身来,大声反驳道:“持戒是对人性的束缚。佛教的戒条那么多!碍手碍脚!好好的‘自由人’不做,偏偏找来戒绳,把自己绑得死死的,这种事我们大和民族做不来!也不屑做!”

叶昊天定睛一看,发现说话的竟然是手下败将木谷虚,看来他前日输棋所受的重创已经无碍了,只不过觉得没有面子,所以才作得那么远。

叶昊天左手拿着佛磬,右手握着监天尺。以尺轻击佛磬,发现随着节奏的高低起伏,竟能自称曲调,俨然是一首《大悲咒》 。

他心中高兴,口中说道:“木谷先生所言乍听似乎有理,然而实情并非如此。先生以为戒律是一种束缚,用一种烦恼的心来对待佛的戒律,这种心态首先是不正确的。

受戒律有很多好处。戒律其实是佛对我们无明众生一种最好的保护。如果我们不杀生而护生,自然能健康长寿;不偷盗而布施,自然能发财享受富贵;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满;不妄语而赞叹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喝酒而远离毒品,自然身体健康,智慧清明。

佛陀曾经说过:‘有戒的地方就有光明。有戒的地方就等于有我在。’随着大家的修持,渐渐地一路行来,才能体会出守戒的庄严与神圣,感觉到守戒的清凉与自在,才知道佛当时制戒的苦心!”

这段经文虽然长,却有美妙的佛曲贯穿始终,因此台下坐着的人都听得很舒服,仿佛从又闷又热的黄梅雨季来到了凉爽的中秋,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处不爽快,就连木虚谷也没有继续反驳,而是若有所思地缓缓坐了下去。

台上的老僧却如受重创,手足筋肉不由自主地跳个不停,又痛又麻的感觉始终压抑着他,令他几乎想跳下高台赶紧逃走。

叶昊天奏完一曲,又接着演奏了一曲《晨钟暮鼓》,同时接着讲经:“戒如明月,月亮代表了清凉、幽静,同时也代表了光明与智慧。明月在暗夜中放出皎洁的清辉,指引夜归人一条明路。戒也是如此,一个持戒严谨的人,绝对不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不会去伤害他人,造成别人的不便。谨守净戒的行者身上必散发出一股庄严、清凉的芳香!”

这时,台下一直傲然端坐的足利义满忽然发难:“你说了这么多,不过是说加强修持,做个好人而已。要做谦谦君子,贵国的儒家似乎比佛教还好,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信奉佛教?我关心的不是做什么君子,而是如何才能提高功力!作为武士,没有功力一切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