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节 乱离(第4/8页)

说罢,沈参事对孟聚盈盈屈膝道别,孟聚沉默地向她躬身回礼。在转过身的一瞬间,她的脸马上就蒙上一层冷冷的、霜一样的东西,那张笑脸向冷面的转变得几乎是瞬间,让孟聚看得很不舒服。

看着她窈窕的身影消失在道路的尽头,孟聚望向易先生,鼻子喷出一声冷哼:“年纪轻轻就当了河南厅参事?这该是五品官吧?”

易先生淡淡说:“从五品官,与你的鹰扬校尉是平阶。不过你只是武职的虚衔,人家可是掌控洛京所有鹰侯和情报的实权文官,就连我在这边也得听她命令——没法比。”

“嘿嘿,厉害!这小娘皮,年纪轻轻的,到底是什么来头?”

“沈浩然的女儿,世家大族子弟,自然不同你我凡俗。”

“沈家?天策沈家?”

易先生点头,孟聚想起了那个志大才疏的前北疆情报站主管韩启峰,他也是沈家的门人。

“沈家,又是沈家。”孟聚冷笑:“劝我在洛京起事——真的把我当傻瓜了吗?这帮人真当世上只有自己长着脑子,其他人都是狗?!”

沈参事走了,没有她在耳边劝说,孟聚也冷静下来了:自己在慕容家后方大捣其乱,万一搞得慕容家真的崩溃了,那到时,在实力雄厚的皇族拓跋雄与自己这个威望值不足五的边疆土鳖之间,那些走投无路的金吾卫兵会选择谁?

拿膝盖想都知道了,肯定不会是自己。吸纳了金吾卫的降兵之后,拓跋雄将变得更加强大。只怕南唐的援兵未至,自己就得独力应付北疆边军的围攻,最后只会落得个拼光家底、落荒而逃的下场。

自己拼命干掉了慕容家,落个反叛盟友的坏名声,一点好处没有,反倒是平白帮了拓跋雄的大忙——假若不是易先生提点,自己险些就糊里糊涂答应下这件事来,到时麻烦就大了。

孟聚很奇怪,自己历经沙场磨砺,意志坚定如钢。上次拓跋雄的幕僚文先生来访,雄辩滔滔,舌灿莲花,自己也没被他动摇过。但在这个沈参事面前,自己突然就变蠢了,完全被这黄毛丫头牵着鼻子,她如何说,自己就如何想,完全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这也太恐怖了吧?

看到孟聚神情不安,易先生安慰他道:“孟聚,你也不必过于担心。你是属于北疆厅管辖的鹰侯,沈参事只是河南厅的主管,并非你的直属上司,你不必担心她。你名声在外,实力雄厚,萧大人对你也很看重,甚至连陛下都听说过你——”

易先生自嘲地笑笑:“沈家又怎样?还真以为现在还是沈天策的年代啊?这年头啊,有兵有地盘就是大爷,孟聚你能打又有兵,就算沈家的人也拿你没办法的。”

“我倒不是担心这个——算了,不提这个。易先生,有个事我觉得很奇怪:朝廷为什么让我这支偏师在洛京先发动?按正常来说,该是朝廷军队先渡过长江,然后我们才配合起义,策应朝廷主力,这才是正常的吧?现在却是要朝廷的主力不远千里跑来策应我这路偏师,这也太反常了吧?”

“这其中,自然是有奥妙的。不过这事,咱们只能在洛京说,回了江都,我可是坚决不认的。”

按照易先生的说法,这事牵涉到南唐仁兴皇帝与臣子们的矛盾。在征讨西蜀之役接近成功的时候,那位雄心勃勃的皇帝又把目光投向了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

这次,皇帝的野心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南唐朝臣们虽然平时政争不断,但在对待皇帝的新战争计划上,他们达成了高度的一致立场。户部尚书刘烨说征西战役花费太大,现在国库没钱了;枢密院知院欧阳文说征西各路兵马伤疲甚多,没有半年休养无力再战;兵部尚书方岩则说库存的斗铠已经消耗一光,没有半年时间无法补充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