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节 牵连(第4/7页)

孟聚自觉声色俱严,大义凛然,但看起来对方好像并不如何害怕。曹渊副使跪倒在地,答道:“大都督神勇,东平兵威赫赫,张大人和卑职都是仰慕的,但卑职却是不明白了,我家张藩台与大都督同为大魏官员,大家同殿为臣,相互之间何必刀兵相见?”

“嘿嘿,曹副使,你莫不是跟本座装傻吧?吾朝正统乃是慕容,而你们中山郡军民已经附逆拓跋氏,正逆不两立,你们有何资格称是本座的同殿之臣?”

“大都督息怒。您可能还不知一件事情:一月前,张藩台已向慕容陛下遣使请降,五天前,我中山郡已经得陛下恩准,反正易帜。圣恩宽宏,已经宽恕了中山郡军民过往的罪过,命令中山郡各级官员留任,维持秩序以将功赎罪——有陛下赐下的圣旨在此为证,还请大都督过目。”

孟聚微微蹙眉,他接过了那份明黄色的圣旨,展开了匆匆一阅。

“这份旨意……倒有些蹊跷了。朝廷命本座南下征讨,也没说过中山郡在不征之列。这份旨意下来,朝廷也没知会本座……”

看孟聚的神色,竟是有些不信了,曹渊顿时急了,他正要分辨,但孟聚已经打断了他:“曹副使,你不必担心,倘若朝廷真有此旨意,真的假不了。是真是假,本座自然会跟朝廷问个清楚。你先退下吧!”

“是,吾等绝对不敢欺瞒大都督。”

孟聚冷冷笑:“不敢吗?大家走着瞧吧。”

洛京颁下的这道圣旨,确实让孟聚感到了为难。他嘴上说怀疑圣旨的是假的,其实却是心知肚明,这绝对是慕容破颁发的真圣旨。因为同样的圣旨,他手上也有一份,正是当年慕容家任命他为北疆大都督并册封赤城伯的那份。两份圣旨不但所盖玺章相同,甚至连笔迹都是一样的,单凭中山郡那帮人,他们是没能力造这个假的。

慕容破允许中山郡叛军反正,孟聚的感觉像是吃了一块肥猪肉一般,腻得透了。

同样都是放下武器,但“反正举义”和“投降”却是有着微妙的区别。

张启鸣如果投降孟聚的话,那就不用说了,中山郡任由孟聚处置,作为战事统帅,孟聚有权定他们的生死。

但这位张布政使是“举义反正,归顺朝廷”了,那他和孟聚一样都是慕容家的臣属了。虽然他的官比不上孟聚,但碍着朝廷,孟聚却也不能随便杀掉他或者免他的官——更重要的是,张启鸣这样突然改投慕容家,孟聚也没了进攻中山郡的理由了。

按照文先生给孟聚规划的战略,孟聚南下,必须要南下到冀州为止。这是一条微妙的线,没拿下冀州作为缓冲,则孟聚的地盘不足以自保;若是过了冀州,那对慕容破的威胁就太大了,慕容家会怀疑孟聚来意不善。

但若是中山郡若是没法彻底掌握,孟聚的整个南下战略,也就没法实现了。

为这个突发的事件,整路中路大军停下了前进,停在了中山郡的边境上。孟聚与军中诸将商议——王虎、齐鹏等人也就算了,他们都是纯粹的武将,对这种高层次的政治博弈完全一窍不通。倒是徐浩杰有些见解,他建议孟聚最好迅速与慕容家沟通,取得对方同意后再进攻中山郡。

孟聚反问道:“若是慕容家不同意呢?”

徐浩杰茫然,无言以答。

众武将中,只有江海的态度最为坚决,他坚决要求继续进攻:“大都督,我军进发,犹如箭在弦上,岂能轻易停步?不要说慕容家的一纸空文,就是千军万马横亘眼前,我军亦要将他摧毁。”

好在犹豫不决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很久,一天后,从相州赶来的后续兵马赶上了停在边境上的中军,孟聚的军师文先生亦随着后续兵马一同抵达。

这位军师的到来,令孟聚如释重负。孟聚请教道:“先生,中山郡兵马已受朝廷册封,已有大义名分,无法强行进攻,我军南下受阻,该当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