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节 乱平(一)(第2/3页)

慕容破嗯了一声,脸上未置可否。他问:“这件事,兵部怎么看?”

兵部尚书慕容淮是皇帝的族弟。刚才,他一直在阖眼瞌睡,直到被皇帝点了名,他才睁开了眼睛,沉缓地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昔日孟大都督千里南下救援朝廷,对朝廷有着擎天保驾之功,今日大都督有难,朝廷岂能袖手旁观?倘若我们就这样近在咫尺地看着忠于朝廷的一路镇藩被叛军消灭,日后朝廷的脸面何存?

陛下倘问微臣的看法,微臣觉得是该救的。但具体该出动多少兵马,如何救援,这就有待陛下圣裁了。”

兵部尚书慕容淮话音刚落,有人立即插口道:“老尚书看法谨慎,老成谋国,但却是忒小觑孟大都督了。微臣却以为,救援之事完全无必要,孟大都督定能击退叛军,大获全胜。”

众人齐齐循声望去,却见说话的人仪表堂堂、器宇轩昂,正是后军第二镇总管轩文科。

“轩总管,你为何这样看?”

轩文科站前一步跪倒,中气十足地说道:“陛下,在昔日金城战役中,微臣曾有幸与孟大都督并肩作战,对他还是了解的。据微臣亲眼所见,孟大都督智勇双全,用兵如神,战力远超一般。

昔日,大都督只统领了三百战兵,就击败了边军的整整一路兵马,现在孟将军麾下统帅四旅强兵,麾下战力百倍强于当日,而叛军不过区区四五万,又是穷途末路的败兵,此消彼长之下,微臣断言,他们绝非大都督对手。

陛下欲派援军,自然是出于对大都督的关爱之心,但外边人不知情,还以为朝廷要跟大都督抢功哪……万一派出的援兵与大都督的兵马起了什么误会,这就反倒不美了。微臣以为,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静待大都督奏来捷报便是。”

听上去,轩文科总管对孟聚十分推崇,说的都是好话,赞他是“智勇双全”的名将,但在座的哪个是笨蛋,轩文科昔日与孟聚的恩怨早已广为流传,听到他这么说,众人无不莞尔。

慕容破望了轩文科一阵,“哼”了一声——他当然知道轩文科的用意:臣属们的各种小心思,在这位履历丰富的将军皇帝眼里,简直是写在手掌上一般清晰。

其实在心里,慕容破的想法和轩文科是相同的,他也是倾向于消灭这位野心勃勃的汉人新军阀的。如果解决掉拓跋雄之后,朝廷还有两年时间的话,他有信心软硬兼施地把东平军给消灭掉——虽然孟聚是很能打,但朝廷掌握了斗铠、兵员、粮饷和大义名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全方位的,不是一介武夫之勇能抗拒的。

但问题是,自己还有两年时间吗?

野心勃勃的南朝,还会给大魏两年吗?

慕容破很清楚,野心勃勃的南朝汉人帝国,这才是大魏真正的威胁。自从仁兴帝即位以后,南朝一直在大力整军备战,在征伐西蜀之战中,他们涌现出大批能征善战的少壮将领。现在,南唐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国力飞跃提升,与北魏的暮气深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旦南军过江北上,北魏必须要集结全部的战力才能与他们对抗。这时,东平军的战力就显得十分珍贵了——孟聚本身就是天下无双的猛将,麾下又有着强力的斗铠兵马,倘若他能为朝廷所用,将可成为大魏对抗南朝的杀手锏。

而相反,倘若自己与孟聚决裂,朝廷对东平军开战的话,南朝势必会趁火打劫,那时,大魏就将面临两面开战的困境——慕容破很清楚,以大魏现在的国力,要对付东平军已是十分勉强,倘若再被南朝从背后夹击的话,势必祸亡无日。

慕容破有时也想,在慕容和拓跋两家争霸的时候,南朝保持了沉默,那有没有可能,在自己消灭孟聚的时候,南朝还会继续沉默旁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