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4/6页)

“起来吧,与两位爱卿无关。”皇帝说道。

两人只是口称罪该万死,却依旧没有起来。

“大方丈殉死之前,可有什么口信?”皇帝问道,转身带着竹简走进了灵虚宫;虽然这不是一根平安签,但是皇帝照例找了一个位置,放下了这根祸源。

“天地祥和……不似是天灾人祸……”国师似乎找到了一线生机,匆忙说道:“大方丈之前已经入禅请神,说怕是有人要对皇上龙体不利。”

“那么说,是刺客。”皇帝耸耸肩,不以为然:“怪不得整个京城的兵马都被调过来了。”

说着,皇帝放眼远眺:“满城尽是精兵强将,如诺真有谋反之人,也如同螳臂当车……何以来大凶之兆……?况且,近几年内,虽然天下归心,但是东瀛、南苗、西蛮、北山,各个都有窥探中原之意,刺客之事虽未曾声张,但是也有过那么几次。只不过,每日只要取得平安签,朕必会化险为夷、逢凶化吉。今日之事……”

说着,皇帝顿了顿。

只是,没有人敢接这个话茬。

“罢了,谅你们也没人敢说。”皇帝依旧一脸事不关己:“昨日得了太子,今日天鼎就赐我大凶之兆,很难让人觉得没有关联。你们一定有人猜测,昨日的太子,就是凶兆之源……”

“这……”国师终于接住了话茬:“这无从说起啊……皇上乃是天子,天子所诞龙种,乃是我朝臣民所幸,保我江山可传千秋万代,实乃天下大吉……”

“啰里啰嗦的。”皇帝打断了国师的一顿溜须拍马,吓得国师不再开口:“总之,你能保证,太子和大凶之事无关吗?”

国师思忖良久,只能跪在地上,不敢再有丝毫表态。

“传旨。”皇帝拍了拍身上的香灰,看来是准备起驾回宫了:“昨日太子,即刻投入永生井,不纳入族谱;诞下太子的嫔妃,剁为肉泥,做长善包子分送给贫苦百姓。另外……”皇上顿了顿,转过身继续吩咐道:“令御膳房准备点开胃的点心,朕有点饿了。”

皇宫之内,如同往日一般平静,除了一两声不会被人听到的惨叫之外,流水般的到了夜晚。似乎大凶之兆只是一个假象,今天又会是一个平安的日子。

今日本来是十五,月圆得如此好看。本来准备的赏月大会,也无疾而终。宵禁提前了不少,刚刚入夜就已经听不到什么喧哗之声,只有几声蝉鸣,不远不近。

而皇帝此时并没有入寝,依旧在书房里批着奏折。抛开近日里国务繁忙以外,皇帝其实也很想亲眼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刺客,能让天鼎给出“大凶”这样可以撼动大明江山根基的预示。

整个皇宫内灯火通明,能点起来的灯笼已经全部挂上了,加上月色正佳,整个京城之内简直恍如白昼。

夜入三分,皇帝终于起身挪步走至书房门口;旁边的太监急忙递过茶盏。皇帝接过来抿了一口,抬头看着月亮,不由得带着几分遗憾:“多好的月色,何来大凶之……”

梆子响了一声,紧接着,是有人嘶声裂肺的高喊:“有刺客!”

“有刺客有刺客!”本来静如死水的皇宫突然间人声鼎沸,喝叫声之中伴随着各种兵刃出鞘的利响。书房里去取外衣的太监连滚带爬到了皇帝脚边,惊慌不已:“圣上,有刺客,您还是……”

皇帝笑了笑,并未理会:“看不见的刀剑才有危险。既然已经发现了刺客,还有什么担心的?朕就是在想,这刺客到底是人是妖,竟然可以闯入宫中才被侍卫发现……”

平时口齿伶俐的太监却没有应声附和;皇帝转头,发现太监已经丢了魂似得跌坐在地上,不禁皱眉:“朕不是说了吗,有什么担心的,竟然失了体统……”

皇帝没有说下去,因为发现太监似乎并没有在听自己说话;太监面前抬起手,指着外面——确切的说,是指着天空的方向。皇帝回身,抬头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