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深谈(第2/3页)

进宫之后什么都不做呢,认真侍奉陛下和皇后,我起码是王太后,儿子以后也是自己有国土的诸侯王。女人总是要嫁人的,妻妾又怎么样,我若嫁给别人,能给儿子留下那么大一片封国么?”

“嗯……”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这话不假,你哪怕当了更始帝、赵汉、成家的皇后,儿子也没有封国,还要变成俘虏呢。

阴丽华心说:后妃侍奉皇帝,存心讨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好,讨好皇后也是一个道理。多傻的后妃才能使劲得罪女主人。

得宠了别得罪皇后,这样万一失宠了还得靠皇后呢。历史上贤后确实是不骄不躁,那可是著名的贤后啊,那个朝代中仅有一个的人。

我生气的时候就想想,我儿子会被封王,封王哦!代代相传的国土!还想要啥?

“秦末汉初时有一员猛将,我忘了他的名字。他本来也想自己起义,他母亲责打他,跟他说你不是帝王之才,不如跟随别人。如果成功了,就是开国功臣,如果失败了罪过不在你。”阴丽华说:“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生活的很好,太后待我宽厚,我又儿女成双,衣食住行无一处不顺心,将来儿子的前程光明,这些都是我小时候不敢想的。当年所求的,不过是平安富贵而已。”

我当年只想嫁一个别死于战乱的丈夫。至于刘秀的心再谁身上,哈哈,难道我当了皇后,他不宠爱别的妃子吗?如果他没当皇帝,只娶了我一个,我得到的、我儿女得到的,回会比现在多吗?不会呀。

郭圣通坐了半天,发了一会呆:“你觉得这件事上,我做错了?还是他做错了?还是你”

阴丽华真的绷不住了,郭太后现在还纠结这些有什么意义呢,事已至此,非要问清楚谁对谁错吗?这其中哪有对错。哪怕您受了冤屈,要在地府喊冤,看地府的样子也不像是要管闲事的。好,哪怕按照乱世中的规矩,衙门不管事,拿刀来解决问题,您能砍皇帝吗?

“我不敢想这些事,太后,早些睡吧。”

郭圣通也就默默的躺下继续睡觉了。

又过了几天,又是失眠的一个夜晚。

阴丽华装睡装到半夜,实在是睡不着了,坐起来悄悄的探身过去,看郭太后在做什么。郭圣通也在努力平心静气的装睡,猛地一睁眼,将她吓了一跳。

“你,你没睡啊。”

“太后,您也没睡啊。”

两人不尴不尬的聊了两句,郭圣通问:“你真没和皇帝发过脾气?一次都没有么?”

“嗯。真的。”阴丽华心说,你又有家世,又是皇后,发脾气虽然不和礼法,也有所依仗,我没有。我儿子非嫡非长,娘家又爱惹事靠不住,能当个王太后已经好极了。

皇帝和皇后这两个身份,在礼法上是有规定的,面对天下人的统一的标准如下:仁爱,宽厚,节俭,喜怒不形于色。按照礼法,皇帝应该敬重皇后并多和后妃生孩子,皇后应该不以色侍人勤加劝谏,待着没事给皇帝塞几个德行的妇女陪伴。哦,按照礼法大臣要忠心爱国不徇私情,更不能谋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串叠字,其实是说君王要做到君王的标准,要贤明豁达节俭朴素能识人用人,还得不好色;臣子也应该做到臣子的标准,理应忠贞不二不贪污爱民如子;父亲要有个做父亲的样子,应该正直慈爱顶天立地给儿女做表率;儿子就应该聪明好学孝顺听话。

儒家规定的框架特别好,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个标准,就是太平盛世。不论任何一个人听见这个理论,这套社会框架,都会觉得真好,的确是真好。就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几乎谁都做不到。

阴丽华生逢乱世,虽然自己家生活的还算可以,紧张但没有直面贼兵,可她听说过很多事:“太后您一定要问对错么?这不是升堂审案啊。陛下是明君。倘若陛下遇到戚姬,绝不会因为她哭闹着要更换太子之位,就帮着她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