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告示(8)(第2/6页)

地府就是这么环保。

在街市上仔细看了看,两个多月没来看,有新开的店铺,也有关门走人的,还有写着‘东家打算去投胎了最后半年清仓给钱就卖’的陶器店,情不自禁的买了两个杯子一个坛子。

又看到在街边卖水晶环和香料妇人,是她自己的陪葬品,又买了一些。

看到判官厅那常常的外墙上贴了新告示,还围了很多人议论纷纷,就去看看。

刘盈踮着脚尖往里看:“写了什么?我看不见。”

扶苏读给他听:“姬昌钦授《易经》原意,荀子、邹衍参与辩论,张良等人提问。

无关安邦治国、修身养性,不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这是汉朝皇帝们给下的定义)。革除借古喻今诸事,归本溯源。”

看起来是制《易经》的周公本人对于现在这些繁杂研究著作表示不认同,亲自来地府给讲课。扶苏很懂,他觉得《易经》原文深邃但不难懂,倒是那些滔滔不绝的文人,非要把自己的思想往易经上靠,以增加可信度,那说得好的还罢了,说的不好和扯虎皮做大氅虚张声势差不多。

邹衍是阴阳家,荀子虽然是儒家的,但法家也认他,他本人也用阴阳学说来支持自己的见解。

刘盈激动的蹦起来:“我要去看!什么时候?在哪儿?”

扶苏还得拎着刚买的东西呢,人太多了,若把东西放下一定会被捧到。单手搂住刘盈的腰把他举起来:“仔细看。”那告示虽然贴的高,但下半部分被人头挡住了。字虽然是竖着写的,却分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他读出来的这些字,下半部分则是小字,写的更小更清楚。

刘盈更大声:“四年后??地点未定?”是我死了这么久还是不理解地府的时间观念吗?四年后授课现在就贴出来合适吗?要让人等四年?

“阿盈,你没看错吧?再看一遍。”

前面的儒生回头苦笑:“没错,是四年之后。对阴间来说四年时间算什么呢?可是我,我明天就要去投胎了。”

另一个人安慰他:“兄台我给您道恼了,您何须苦恼,我排到三年后去投胎,怎么样,就差这么一点儿就能见到古代圣王的风采,现在也无可奈何。时也命也。”

旁边有个黑黑壮壮的老头坐在墙边上,黑亮亮的脸膛,一把白胡子洒满胸前,面无表情的问:“算一卦么?”

有周文王的名讳在墙上,谁搭理一个普通的算卦老头呢。

有个醉醺醺的狂士大笑:“周文王又如何?王莽曹操都以其为楷模!哈,哈哈哈~真乃万世师表!”后世篡权都是跟他学的,他很有颜面哦?都教人什么了?

换做刘盈举起扶苏,让他看了看告示,扶苏感慨:“真是……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黑黑胖胖的老头又漫不经心的问:“算一卦么?”

打量他的穿着,粗布衣裳,赤足踩在地上,就连摇卦用的铜钱都扔在草帽里,没有幌子和卦摊,难怪只能凭空吆喝。

扶苏蹲下来看着这老头,觉得他隐隐有些不凡,和气的问:“老者,卦金几何?”

“看着给吧。”

“好。我对《易》只是粗通,你算一算,我该不该学?”

“你不想看热闹?”

扶苏微微一笑:“帝王明君在我看来只是寻常,都不如我父亲。若去,只是为了学习。《易》之浩瀚深邃,需要潜心学个十几年,又恐耽误事。”

“不耽误事。”胖老头笑嘻嘻的说:“你看那姬昌,又种地又生孩子,一日三吐脯,一沐三握发,又治国又养兵,还能抽空整理出《易》来,你难道比他还忙?”

扶苏觉得他说得对。搁下一枚金片作为卦金。

刘盈也觉得他不一般:“老者,我想算算,我和扶苏哥哥能不能厮守到天荒地老。”

胖老头非常机智的说:“只要你们不去投胎,也不变心,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