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刘禅+变革(第3/5页)

阎君们按了按钮,隔绝声音,默默的和自己人商议:“我就记得派去其他地府协助平乱的前后两支军队,还有去哪儿的?”

“张天师借兵提走了三万阴兵你忘了么?”

“那都是那年的事儿了,到现在还没还回来?”

“行这是三个了,然后呢?”

“然后?前段时间海里地震,龙王借了一万阴兵清理沙硕石头,挖他儿子和蛋。”

“噗我想起来了,他和父母吵架,搬出去住在最深邃的海沟里,鬼进去都迷路。”

“还有一块令符呢?”

“我不记得了。”

“嘿!还记得不,咱们之前让禁卫军轮流去当鬼卒,给鬼卒换班,拿了一块令符!作为调兵的信物。”

至此,所有人恍然大悟。从旁边摸出一根银条,开始刻字。

神仙阎君都懵了:“自己刻字?”地府的人手没稀缺到这种程度吧?

“嗨,为了省事嘛。要不然我们得写下字来,让匠人拿去刻,刻好之后再拿回来,施以符咒法术辨别真伪,谁有那个耐心啊。”

诸葛孔明也很懵,他是头一次见着这种事,不论是皇帝还是主公,都没有亲自掏出刻刀来给人刻虎符、大印的事。这或许不算什么,但和过去所积攒的印象相差太多。懵了一会,就整理好了思路,之前调给他的四十多人在搞定官吏兵卒的花名册之后,就都回到各自的衙门去了。现在这件事旷日持久,或许没有结束的时候,这二百人的名额差不多够用,得去召人,以生前做过功曹的人为主。唔,不知道这种人能有几个不下地狱的。

领了令符,又问了送刘禅受审投胎的流程,确定他投胎之前真得去地狱受罚,不至于像胡亥、王莽那么惨,就拜谢而去。

阎君们想了一会,又问:“现在的判官没有富裕的人手。除了历代贤臣和春秋镇里的贤君贤后之外,还得选人呐。”这也就能凑出一二百人,还差几百人到上千人不等,人间到底有多少县城?

郡县制的划分倒是很简单,就按照阳间的城池来算就好了,人多的地方偷偷设下城隍庙,死了人就近抓来审问,完美。但是地府又没有荐举制,人间的官员大部分质量存疑,少部分好到不行的死后又不愿意工作,好难办。

嬴政差点就说他们没认真看自己写的策论!想到了!写的很清楚!你们看东西……算了忍了忍了。他又重新说了一遍:“清点所有考过了判官考试但没来工作的人。”

譬如说刘弗陵,现在还在快快乐乐的当着城门校尉,听扶苏说他乐于看城门口百姓的悲欢离合,寻仇、家人死后重逢、俩仇人同归于尽死后继续打。这究竟有什么意义?他有能力,就该去工作。

“从校尉和曾经做过校尉的人中提拔。在门口贴召贤榜。”

阎君们想了想,好麻烦,生前真没干过招募人才的事,死后做的……其实也不咋地,好些个人都只想隐居不想工作。

他继续说:“有道是千金买马骨,只要写明白城隍的职务和爵位和俸禄,以及一些专供官员的奇珍异宝罗列出来,自然有人应召前来。要招贤得修造黄金台广而告之,要让士兵努力作战得数着人头给人加爵位,现在这样不已名利爵位诱惑,也不给人施展才华的机会,指望这些鬼魂什么都不为,就为了报效阎君,这太(可笑)为难他们。

人才永远不缺,难的是识人用人。再有一点,昏君手下倒不乏名臣,只是被杀了心寒,不敢再为官。孙皓曾有一个大臣陈声,孙皓的妃子派人上街抢掠百姓财货,被他绳之以法,孙皓锯下他的头,弃尸山脚。车浚也很好,因治下大旱他拒不缴缗钱,被杀。凡此种种,不可枚举。像是这样的大臣,若令其安心,可用。还有些贤才,终生不曾入仕,应该让许劭、司马徽等人来点评举荐人才。”前者是说曹操乱世奸雄的,后者是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的人,这种识人之明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