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毛氏+姚苌(第3/5页)

“没想到啊!”

曹操:??有人搭理我吗?执政千年的君王经验丰富啊,我来了一开口还没开口就知道我要说什么?那也得硬着头皮说。

“地府用人过分苛求道德。”曹操历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刚死下来的时候懵了,反应很慢。从一开始的刺杀董卓为了大义,刺杀失败只好跑掉。到后来诸侯联军中,没有汉家忠臣,袁术袁绍奇货可居,孙策私藏传国玉玺不出手,除此之外不过是土鸡瓦狗。到后来各家都与自己为敌……

大概的意思就是:你们只看到我的士兵屠城,但那又不是我亲自带兵打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虽然是他们的主公,但是在三国时期,带兵投敌的人真的很多,我也不能对将官过分苛责。地府早说了对于在交战时互相厮杀士兵不算在内,那我呢?难道我很爱战争吗?

“汉文帝诛尽诸吕。在阎君驾前为高官,诸吕就该被杀?”

“汉宣帝屠尽霍光家眷,册立了不够合适太子。如今进位为神鬼。何必对孟德如此苛刻?我不俭朴?我不压制豪强?”什么洗地都比不上一个文辞华美、诚恳率真的人倾述心声,曹操没有堆砌辞藻炫耀文笔,一如他的诗句,并不炫技。

半天没吭声的阎君:“他们俩一统天下并且和平了几十年。四十多年,两三代人生活在和平之中。”

“你解释一下水淹下邳。你杀吕布不要紧,久攻不下就水淹城池?你的确不喜欢战争,更不喜欢有活着的强敌吧?”

一统天下之后战争就停止了,是不是?

这正是为难之处,这种思想其实没什么错,几代开国之君都是这么做,另外两家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这样做,再怎么高尚的道德要求也不至于要求这些称王称霸的人自愿投降给另一个人。那么倒霉的就是百姓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都是时事造就的,曹孟德如果生在文景之治,或是明帝时期,难道不会成为忠贞练达的一代贤臣么?如今仰慕阎君的贤名,想要归附,终不可得么?”曹操顿了顿:“玄德和仲谋可…活的很好,都被我活得长。”

但他们俩很有可能赞同这种说法,哎。生前咱们仨谁不想收服另外两个人?

嬴政不耐烦了,对于这个永远都不能用的人,何必多说:“此事不必在议。如今你能拿刘恒刘病已做例子,到将来别的皇帝标榜你曹操居官不小,你也曾屠城,他们也不过是屠城,我们无言以对。难道要连屠城也分出个三六九等,为了威慑敌人的第一等,为了放纵士兵的第二等,为了自己乐趣的第三等?再以此规范?”

曹操心说,好么果然屠城是你们的死穴,我也看出来了,人间省心阴间繁忙。

答道:“当日一别,陛下只是判官,今日身居高位,实在可敬。依我之见这样划分等级并无不可,反而更好。破城不封刀的将军大多有大才,忠心侍君,宽柔待下,既然卫青等大破匈奴的将军能为官数百载,我为何不行?”

阎君:“因为死去的匈奴人不归我们地府。”

“见其生不忍闻其死而已。”

“那是正经两国交战。”

去别的地府的人呐,他死了我也没瞧见。

曹操拿出了第三个计划:“听闻现在的鬼,去地狱结账之后只能去投胎,能不能给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世事弄人,害的何止是我一个?姚苌不也是如此么。”带着苻坚他儿子去打仗,苻坚的儿子死活不听话自己死了,苻坚要问罪,他就跑了。也不算什么标准级忠臣,也可能是看着秦国破败就想趁机自立,后来杀苻坚还鞭尸这事儿没法解释。

“投胎去就是重新做人啊。”

“去投胎就非常自新。”

曹操确认了一点,阎君的确对自己的法律非常有信心,也非常坚定,抛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以操之见,经历过地狱的人会变的非常谨慎,譬如王莽,他现在还敢妄称天命吗?我看地府似乎很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