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3/5页)

五十八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已经超过了皇帝的平均年龄,随时有可能死!死了就会下来!而李渊到现在都没有易储!难道战功彪炳、在军中威望较高的李世民没读过史书,不知道皇帝的兄弟手握兵权会有什么下场么?

(再过几年就会有一位知名不具的李先生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很多朝代的故事在不断重复,同样的蠢皇帝,同样的傻太子,同样的权臣做同样的事,然后一批批的同样被族灭。

(再过几十年有一位杜先生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杨坚和独孤伽罗都很有经验,两人互相眨眨眼,畅想到李世民现在二十五岁,他太子哥比他大十岁。李建成现在在警惕年轻的弟弟夺位,李世民同样会警惕父兄——难道李渊不忌惮自己的儿子吗?只要李渊的态度悬而未决,这三方就都不会安宁!只要他支持李建成,李世民绝不愿束手待毙。哈哈哈!现在就看是谁能成功了。

这兄弟二人一母所出,出身的起点是一样的,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有大量独立自由拉拢人心的时间,李渊当年为什么能成功?从李虎开始经营陇西,又有钱又有民心,当然容易。李世民现在也是一样。

虽然杨坚和刘彻的关系还算不错,但刘彻一点都不乐于助人。只有惊人的大事才会带回来,不替他打听各种琐碎的事,人间的职务调动或是皇帝对秦王的态度,这些不好打听。或许杨勇有心打探,他却被警告了,不能常来这里。虽然现在不知道人间的讯息,但是根据皇帝普遍的共同点,还有太子的地位和能力,李世民的尴尬处境和能力来说,他绝不会坐以待毙。

独孤伽罗:“有勇儿的事在前,或许已经有人劝李建成谋划秦王。”

杨坚高兴起来:“李世民的幕僚更多,也更好,也会准备好应对之策。”

哎,看到别人家兄弟阋墙,真叫人高兴,浑身舒坦。或许这个别人家特指李渊,理性知道隋亡的原因,也知道杨广是宇文化及杀的,更知道李渊是凭借自身实力在乱世中夺取天下,但情感上就是高兴啊。

独孤伽罗抖了抖炸成蒲公英的毛笔,抖下去不少花粉:“窦惠和李秀宁很久没来了,她们是不是在筹划什么阴谋?”

“窦氏在等她的丈夫,李秀宁应该是抢占机会,去地府做官了。窦惠被周武帝的恩惠所困,对我们耿耿于怀,忽略了机会。”什么是最好的出仕机会?当然是君王脾气不坏,偏偏有一大批官员落马的时候。平时熬着等他们致仕——地府等不到官员死——现在纷纷落马,这是官员们的痛苦时光,确实所有下层官员和隐士的狂欢。

……

窦惠只是因为女儿忙不迭的跑出去旅游而感到失落,也出去游览风景,她年轻时经常骑马踏青,婚后也常带孩子出门玩,死后因为没有马匹和随从,不去游玩了。

然后迷路了,不是她方向感不强,而是她走到麦田之间的小路上,贪看这黄澄澄的风景,看的多了就迷失方向。四面八方都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看的人眼晕、

问路时结识了走在田边视察的冯有,二人仔细看了看,就知道对方是同类——聪明、内敛、懂政治的女人,聊了一路,还算投契。窦惠读书虽多,却不曾执政,比起冯有逊色不少,因此很喜欢和冯有聊天。

冯有也看出来了,她虽然没有执政经验,却距离政治不远,可以交个朋友。回去的路上拔出剑来,砍了一个甘蔗请她吃。

北魏冯太后现在在做典农中郎将,丈夫和儿孙都成了同僚,这几位皇帝都很注重农桑,在诸多衙门中选择了一番,觉得负责屯田不错。

典农全年不受控制,只有两件事被抽查,年初送来的役夫,年末丰收后把粮食原地入库,交上账本就行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安抚劳役,安排种植的种类,果树的花期要和农忙时节岔开,剩下的时间平息争讼。谁偷了别人家的锤子锄头和红烧肉,一个小白脸勾搭了几个农妇,一个小美人勾搭了几个健壮英俊的小伙……情人们开始互殴时,也要由长官来料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