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玄奘+萧后(第2/6页)

皇帝又是一顿爆哭,并且为女儿服丧,可恨这些大臣不仅不对皇帝的悲恸感同身受,还劝他想开点。

又有高句丽挑衅。高句丽这个国家,依仗地势——不是地势险峻,而是冷!特别冷!——耀武扬威。而他又在生病。

美貌的妃嫔才人轮流来侍疾,能做到的也就是端药端糖,换个人让皇帝看着新鲜点。

武媚娘端着铜盆过来,服侍皇帝洗手。另一个才人端过来一碟绿豆面,蘸着绿豆面洗手很去油。

水盆端下去,李治拿手巾给父亲擦手:“您别吃羊肉,对病症不好。”

李世民尝尝唇齿间的余味:“嗯嗯。”反正这顿吃完了。忌口也没见病好,上了岁数,酒不能多喝,肉不能多吃,凡事不能尽兴,好难。

漱口之后,又问:“雉奴,你想搬出去吗?”

“不想。”

大臣们连番上奏:“太子成亲了,是不是该从陛下寝宫搬出去了?”孩子长大了应该独立这件事我们就不说了,都册封为太子了,去东宫里住着好吗?和太子妃住在一起赶紧生孩子好不好呀?陛下您的寝宫里不仅有史官跟着,还有宫妃才人、宫人。您身体好的时候召幸嫔妃,太子就在隔壁,这不好。

皇帝的寝宫不是卧房,是那宫殿整体,但是这也只有一墙之隔,出出入入的都能看见。

侍奉更衣的才人天天能看见晋王、皇子。李世民早起没穿衣服的时候,女儿不能进屋,李治却可以跑进去和父亲腻一会…万一昨天晚上…

大臣们不敢明说,努力隐晦的暗示暗示。

最终还是让李治赶紧生孩子这一条劝动了皇帝。毕竟他皇帝召幸宫妃,太子没法把太子妃从东宫叫过来,睡一觉,第二天再送回去。

李明达拉着哥哥衣袖:“哥哥o(╥﹏╥)o~不要走…”

李治:“嘤。”想回去和妃妾睡觉,又想陪着柔弱可爱的妹妹多呆一会。

小公主送哥哥到宫门口,依依不舍洒泪分别。有时候李治不忙的时候,再从宫门口折返回去,送妹妹回她的书房。

李世民最受不了这个:“好了别走了。”

……

扶苏本来在肉饼和肉夹馍之间犹豫不决,父亲突然前来探望,他只好买一篮脆枣和一罐冼氏甜汤回去。假装自己最近真的在试辟谷。

嬴政很满意,拈了一枚脆枣:“你知道镇子里他们打架,使唢呐吵人吗?”

“我略有耳闻,听说十分刺耳,让人难过。”

“你怎么什么都不告诉我呢。”

扶苏一怔,严肃的端坐着:“这种小事何劳您操心?当时……阎君在忙于筹备海门后面的道路,无暇顾及这些杂事。我也只有这一件事瞒着您。”

嬴政对此不做回答,任何涉及到战争和争端的事,都应该提前想好相应的应对方式,平时联系头脑想好各种方法预备起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刘邦当年还没有唢呐,如果有,他也一样会用。那时候你怎么办?”汉朝和三国年间都没有唢呐,到晋末才有。

他最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和汉朝交锋时,对面有一把唢呐,那我怎么办?以刘邦的脾气肯定会拿来用。想了很久,没有想出破解的办法,还写错了两个字。

扶苏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还和朋友、下属探讨了几次。匠作监中都是能工巧匠,虽然文学性差了点,却极富巧思:“我与人探讨过这件事,锣鼓可以试着与之匹敌,实在不行,只能同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咱们俩也买两只唢呐,对着他们吹。

吹到最后看谁先聋。

嬴政:“……”

扶苏也觉得这个方式有点蠢,提出了另一个解决办法:“想办法造投石机或床弩,贯穿土垛。”

嬴政:“……”你那会要是做得出来,早就做了。理论上讲的头头是道,没有锛凿斧锯也没有木匠技艺,在这里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