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拜寿+迂回(第2/7页)

李世民一脸委屈:“她修她的,我看我的。知道兕子闭关还不让我看,那岂不是我的修炼(好难受)?”我还是坐等总会晚来的神鬼丹比较合适。

两人纠缠了一会,人间的事始终挂心,但最难过的事莫过于忧虑又无可奈何,这都不是无计可施,坐在屋里晒太阳,互相掏耳朵——没有什么但是舒服——的片刻时间就能想出一大把处理人间局势的事,问题是李显他不听,现在只好默默祈祷李旦能勇敢的篡位。

太宗作为一个在人间收祥瑞收到厌烦的皇帝,和李淳风袁天罡谈笑风生的皇帝,深知祈祷也没什么用。所谓的国运=皇帝质量,他扪心自问,不论是秦末、汉末……隋末,只要当时执政的是我李世民,有什么是挽救不回来的?现在与其焦虑,还不如转移注意力,纾解压抑的情绪,多读读史书让自己做好预防的准备,以免在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之前成为帝镇中第一个被气死的鬼。

窦惠过来敲门:“二郎?”

李世民噌的一下站起来,拢着衣服往门口走:“娘我来了。”

长孙皇后刹那间把散乱的衣襟掖好,头发来不及处理好,拔掉六根金簪和镶了大片镂空美玉的插梳,都散下来,对镜梳妆。

窦惠都不用看就知道自己打扰了什么,仅从生孩子的频率上就知道这夫妻俩多么恩爱缠绵:“梁王过寿,你们去不去?”

李世民:[懵]“谁?”

长孙无病:[??]“不知您说的是那一位梁王?”

窦惠也觉得这话没头脑,梁王太多了:“元贞皇后的生父,冥寿一百五十年,他老人家每隔五十年过一次寿日么。正日子是三年前,那时候在吐蕃地府还没回来,现在元贞皇后姐妹仨打算为他补上。”

是最神奇老岳父的生日,那自然要去。捞一只大大的唐三彩马俑。

顺便去通知李治和李弘。

宇文毓家人不多,杨广还出不去,现在李家出门是两个精壮美男子和两个病弱美男子,人多礼多。

李世民:“我给他写首诗做贺礼!”

李治得到通知过来:“我奉上金杯一只,至于诗么,阿耶替我也写一首。”父子二人加上李明达,笔迹是一模一样的,不愧为李世民手把手教出来的儿女。

“小懒鬼。”

独孤元贞来接他们,这仨人还不知道独孤信的住所,也不知道这次聚会的场地。

小帝镇中已经空无一人,石勒石虎、北齐高家、沮渠、赫连勃勃、萧昭业萧鸾萧宝卷以及其他该下地狱的人全都按律判处,往地狱里一扔,该冻的冻,该煮的煮,改切的切,该烤的烤。

宇文旒以前住在这儿,早就搬去城外环境舒适气氛比较好的地方了。

人以群分,读书人也隐隐根据立场观点的不同分开住,以免每天和邻人吵架。

隋唐两家的皇帝顺路去看了看小帝镇,只见残垣断壁,枯井断枝中姹紫嫣红开遍,也能看到一些简陋的小坞堡,防御严密,墙上的断箭仍在,只是爬上了爬藤,开了些漂亮的喇叭花,倒像是风景。木桌微微有些岁月的腐朽,很轻微,桌上碗盏罗列,酒壶搁在旁边,就好像有人在宴会间忽然被人抓走了。长戈断剑,骷髅和骨头随意丢在地上,也能看到地上有些狼藉和搏斗过的痕迹,看来被抓去下地狱的那些皇帝都不甘心。

杨坚敲了敲壁垒:“有些人走的突兀。生死无常。”

李世民也参观过这里:“好一处古战场,君王安在?雉奴,你说有些人过于看重眼前片刻光景,有一点忧虑就要杀人,是不是不应该?”

李治垂首:“是。”说我,我是急于立威…媚娘不是跟我学的。

杨坚:杨广那笨蛋也搓着手打听杨素到底死不死,死没死,因此与杨玄感结仇。

李世民又问:“前些日子那爆红的参军戏,你看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