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愧色+作业(第2/5页)

接下来又是一番例行盘问。

李纯自然对答如流,拿出几张地图来仔细谈了谈针对藩镇的全部策略,以及战争带来的改变。

他虽然基本上全盘取消了父亲李诵的改革计划,李诵心里有点怨言,但他向来不爱诉苦,在帝镇中更不与人交心,一个人暗暗的想了很多事,有些不满,等到李纯令大唐中兴之后,所有的不满都烟消云散。现在只是骄傲又遗憾的看着儿子,发现父亲在看自己,立刻垂下眼眸,以免情绪暴露的太多。

刘邦在旁边听了半天,再次感慨:“好地方啊,好地方,比沛县好得多。这样的地方给我,我也能起家。”

这正是皇帝们担心之处,藩镇不仅独立、遥远,而且兵强马壮,士兵们像常常磨砺的尖刀,又和吐蕃距离较近,很容易内外勾结。说道这里,就不由得瞥向李隆基,藩镇是他养大的,安史之乱是他弄出来的——进一步让藩镇坐大。

李隆基郁郁的说:“藩镇诸事,都是由吐蕃而起。”

李纯什么都没说,他不单纯,对于五十岁之后的唐玄宗很没有好感,怒其不争又不好说。

武曌:“你住口吧,古之州郡刺史,今之藩镇,都是遇弱则强,遇强则弱。”她就是针对李隆基,别人也乐见如此。

窦惠为之呵呵,国家内外出现什么破事,基本上都能归罪于皇帝。空对着皇帝叫圣人吗?那可不行,皇帝得真有圣人的品德。

(引用后世一位施先生的话说:乱自上作。)

众人又继续听李纯讲他的政策,政策很好,他最后一年除了谄佛和嗑药之外,就是要杀韩愈这一个问题,到底也没杀嘛。

“还行还行”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地府会下调对人间的预期,调高危险级别。”

“是啊,可靠吗?”

李世民:“可靠的。我的人在智囊团里,一同会谈时说的。”

李纯沉默良久:“长子仁孝好学,也很坚定,只可惜英年早逝。余下诸子之中,郭氏所出太子李恒……不够孝谨,神色游移,性格不好。”那小子的眼神和内心都不够坚定,主见不够钱,政治立场也稍有些问题,问题在于他没有什么立场,说的只是空话,又喜欢玩乐。

“长安城的富丽堂皇在眼下,藩镇和陷落的安西都护府远在天边,如果皇帝不是有心人,必然被宫中内外的歌舞宴游迷惑,把那些烦心事忘在脑后。”解决藩镇问题,劳心费力见效慢而且变数非常大,令人愁到头秃,也有可能倾毕生之力都不成功。

吃喝玩乐可是当下的快乐!看杜秋娘歌舞本来是为了缓解朝政压力,但有时候真想什么都不做,就躺在后宫中,软玉温香在怀,喝点醇酒,享受快乐。

谈论告一段落之后,窦惠说:“我们仨你都认得,皇后们都过来,和他见一面。哦,这是杨玉环。”

杨玉环打扮的花枝招展,神似少女,叫人看了无不心动。她一副楚楚动人,懊恼悔恨的小模样早就让她摆脱了麻烦,虽然照旧养蚕织布,但那只是给她自己做衣服用。

李纯也不用拜见她,认识一下,知道以后不要被她勾引动了即可。一见便觉得云想衣裳花想容果然不假,妆容虽淡,美人虽胖,到底与众不同,那风韵天成,说句不该说的话,以狐媚惑主而著称、甚至让狐狸从此之后从神兽变成了妖媚的代言人的则天皇后都没有她那副媚态。

李诵戳了戳儿子:“哼。”

别盯着看了,你们两个要是有什么暧昧之事发生,我敢保证,太宗一定会把你丢到山上去挖土。

一定会的!

李纯给父亲一个‘虽然长得漂亮但也不至于败坏人伦’的眼神,满脸的疑惑,脸上写满了‘如果我是她公爹,我可不会做出那种事’的表情。他一抬眼,忽然看到假山上挂着一幅长长的白布,上写长恨歌。看的他差点笑了,不知道是谁谁如此促狭,就字体来看……也分不清楚。高宗学的太宗书法,几可乱真,则天皇后能模仿高宗书法,也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