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第2/5页)

学出来的一个个都是半吊子,若去人间给人治病,那就悬了,主要是自娱自乐。

李恒也没有反击之力,也找不出借口解释,想要挣脱又被李倓踹了回去,只能老老实实的脱光上衣露出后背,被人拿来练习针灸的第一步——用刀扎鬼会不会泄露元气。

长孙无病沉吟了一会,抚着李旦的头:“如此一来,真能探究出大唐皇帝为何日渐病弱吗?”她和丈夫一个看法,李恒年仅三十岁就生病,然后才开始服丹药导致死亡,那么他为什么会生病?这个皇帝绝不会积劳成疾,他一点都不劳累,也不会因为不好动的生病。一个热爱打马球的人,身体素质很好。即便是纵欲,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再怎么纵欲,也不至于生病。后宫中有郭太后坐镇,她不会坐视太子的母亲为了儿子更进一步而弑君。

有一位福先生曾经说过: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剩下的那个即使再不可思议,那也是事实。

李旦沉吟了一会:“祖母,这件事谁也说不清楚。原本以为寿命由天注定,原来不是。后来又怀疑是国祚和帝王寿命有关,看来也不是,也有那二世、一世而亡的长寿皇帝。”没错,说的就是他妈,但如果妈妈幽幽的出现,并且质问他说的到底是谁,那就说是五代十国的慕容垂什么的。“汉唐两代,皇帝的寿命都是越来越短,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饮食用具并无变化,却是……”而且只有皇帝短寿,皇后太后的寿命变化倒是不大。

其实他还怀疑另一点,可能开国的皇帝没那么多糟心事,兵权在手,朝堂上没有几个人敢于违抗,后来的皇帝们一继位就要面对积弊,大臣们倒比皇帝倨傲,有心无力的事情太多,还要天天被谏官喷:你比你祖宗可差远了!但是这话不能说,现在依然会被骂。

用针扎李恒不是目的,让他们彻底的、系统性的学会医术,然后自行研究这个问题,才是目的。

当年死后养生小组成立的目的也是这个,但小组成员因为研究无果,就放弃了。

李纯边取穴边感慨:“如果我没有生病,就不会服丹,不服丹就不会脾气大变,脾气不变就不会滥罚宦官,这群胆大包天的杀才又怎么敢弑君呢。如果我不死,怎么会让皇位落在你这不肖子手里!”

李诵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李恒:“疼疼疼疼!!!”

“老实点!年仅三十岁就中风!还是因为打马球受惊而导致的!一点城府都没有!”

“现在还敢大呼小叫,难道我没教过你喜怒不形于色吗!!”

教是教了,但现在金针戳在骨头缝里,那种又酸又麻,顺着脊椎传上来的吱嘎嘎啃骨头的声音过于吓人。

太医不敢用这种激进的手段给皇帝治病,另一个原因则是二人一激动、李恒一动,下针歪了。

李治也是这么想的。日常买了一葫芦的补气益寿丸回来,这东西用麦芽糖、陈皮、青梅、草珊瑚、薄荷、茯苓制作而成,酸甜清凉,可以当零食吃。吃多了也没什么坏处,只是容易饿得慌。

……

追封太后之后,对太后的父亲自然也有追赠。别的太后或许会止步于此,但郭太后的祖父更了不起,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汾阳王郭子仪,一千三百多年后还有一个头顶桃心的黑胖子因为仰慕汾阳王,而给自己小儿子起名为郭汾阳。只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郭子仪和武士彟坐在一起,前些天恰巧聚会,恰巧偶遇。主动上前搭话,约定了见面的时间。

郭子仪思考如何婉转的提出一个问题:要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女儿/孙女有可能要临朝称制的尴尬局面呢?别说是女儿孙女篡位,就是那些儿孙篡位的死鬼,也是一样的尴尬,轻则断绝关系改名换姓,重则愤然投胎,以示自己道德高洁并且是忠臣,不吃后来的非法祭祀。只有武士彟一个人,是众人皆知的淡定,和唐、周两边的关系都好,这固然是武皇后和唐朝关系还算融洽的原因,也有人暗讽他脸皮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