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第2/5页)

赵德昭听了他们的议论,觉得军心动荡,这可不好,就去劝叔父:“将士们灭北汉有功劳,打辽国吃了苦头,理应赏赐,以安军心。”

赵光义正在担心自己的膝盖,以后上朝是拄拐还是坐轮椅,会不会有点可笑?

三儿子把买去做妾的银匠老婆送回去了吗?太不像话了。

是不是有人想篡权?赵廷美等着我死好继位吗?不行,我儿子正当壮年。

闻言大怒:“等你当了皇帝,再赏赐他们!”

赵德昭素来喜怒不形于色,一听这话,就知道他有什么心思。恐有杀身之祸。

不久之后,他坐在阎君面前,平和的说:“皇帝猜疑,必不能容。”我活着,恐有巫蛊之祸。我死了,弟弟和妹妹们,我的五个儿子,都可以保全。看看宋皇后如今的冷遇,皇帝的心肠可想而知。“宗亲被皇帝猜忌的下场,有目共睹。何必等到将来,落得身败名裂,谋逆而死。”

况且他还有另一个目的,他要让史书记载,太*祖的儿子是被逼死的。

有些人最沉默也最激烈的抗议,就是自杀——我不能与你共存,我绝不接受你即将给我的一切。

阎君就是想问问,他是自杀,还是被自杀。毕竟这个死亡有些离奇,难以理解。从古至今被皇帝骂和猜忌的人多了,有几个自杀的?没有,要么装疯卖傻逃避嫌疑,要么就试着干点啥,有些则是什么都不知道,直到□□掉。

“你很透彻。”

赵德昭不好解释这是示威,也是示弱。

谦逊的看着眼前的茶杯,是柴窑的杯子,质地精美。

等他离开这里之后,阎君们感慨道:“赵二有点不厚道”

“赵光义还算厚道的”

“你确定?”

“你看看萧鸾,看看历史。”

“他想让国家延续,就不能滥杀无辜。”

“赵德昭的身份大概算是…太子吧?”

赵匡胤得知消息之后,和贺皇后哀叹良久,拿出宝剑来擦了擦:“祸起萧墙,着实可悲。”

赵匡胤心里相信这是个意外,但万一不是个意外呢?预备好宝剑,没事时对郭荣用,有事时对弟弟用。

在人间,赵光义抱着侄子大哭,他本来就有一点瑕疵的名声算是更糟糕了,解除威胁的侄子也令他感到痛心。再看看侄子那五个黑黑胖胖的可爱儿子,哦!

被幽居深宫的宋皇后:呵呵。

又过了两年,赵德芳病故,半是生病,半是郁郁。

哥哥扔给他一根盘龙棍做相见之礼:“你应该学这个。”

虽然没什么用,但是可以散心解闷。

赵匡胤听说自己仅有的两个儿子都死了,立刻去拜托刘知远:“您知道盘龙棍的尺寸吗?给我在做一根。”混蛋弟弟可能预料到泉下相见的场景,故意没把我用惯的武器陪葬进去,只有几把刀剑这可不够。

他现在怀疑赵光义会在他自己的陵墓里放上马槊铠甲盾牌,盘龙棍可以破马槊。

盘龙棍是两根木棍,也是一根。一根等身高的木棍上,用铁链连接另一根短棍,舞动长棍时或许只是普通的长棍,但对方如果妄想用武器招架,长棍被挡住,短棍的去势不减,会以长棍顶端为轴心,铁链结结实实的连着短棍,狠狠的抽在对方头上身上,是一种很好用的武器。

在双方都穿铠甲的情况下,武器是否锋利不重要,够重够狠才行,隔着铠甲头盔一样能打死。

郭威拦住刘知远不让他走,笑吟吟的问:“你待怎样?”

赵匡胤沉默良久:“赵光义的子孙必然代代相传,恐独虎难抵群狼。”他长子赵元佐的箭法卓越,马上步下的交战都应付的得心应手,当年也是我悉心教导过他的武艺。但一旦我和他父亲起了争端,不知道他在情和理之间如何选择。

他已经做好了整个宋朝都和他既有关系又无关的准备。他原本知道弟弟的人品,现在又好像根本不了解。非得揍他一顿不可,孝子贤孙又不能坐视赵光义被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