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争论+赵煦(第3/5页)

曹光答应试着找找她。

没过多久,听说赵佶之母陈美人思念先帝而死。赵顼一听说她形销骨立,哀毁而死,就托人带了一封信,让她耐心等候。

……

司马光和王安石又恢复了年轻时立场还不是特别鲜明时的友好状态,二人随着位高权重,党羽增加,各自执政,关系变坏了一些,更多的是众目睽睽之下,不便交往。

“你见了判官吗?”

“没有,他们说这次改革还没有完全结束,还需要以观后效。你呢?”

“跟我也是这么说的。”一件事好不好,当然不能看发心,还得看结果。

二人都觉得一身正气,没有贪污受贿,没有诛锄异己,满心是为国为民,至于其他人怎么斗,执行时出了多少问题,真是下层官员办事不利,以及有人从中作梗。

究竟谁对谁错,谁为大宋江山的柱石,只有等最后才知道。空谈无益。

他们除了见到自己的偶像之外,还有几个人想见,那就是李白、王维、杜甫,可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就连新诗都没有。最后一首能找到的李白新诗是十年前的作品,这可不应该呀。

在欧阳修那儿见到了武曌皇后,二人大惊:“文忠公?”闭门与女子私会!这不可能。但是这位美貌佳人的衣领实在有点低……

唐朝的裙子露的面积,比宋朝大的多。武曌虽然穿了一件超薄的白纱打底,那只是增添了一点朦胧美,一样看的清清楚楚。

武曌点了点桌子,示意欧阳修代为介绍。

二人听完之后更为震惊,这就从一个妩媚美女,变成了‘后妃干政’的代表人物,但也难怪,只有这种姿色才能迷住唐高宗,有点合理了。

都和武曌皇后不尴不尬的聊了一会,都很矜持,没有评价她,只是被她一句句逼问,追根究底,问新旧两党为什么完全不能共存,这位皇后超凶的。

武曌问了半天,发现他俩的答案和人间看起来结果有些不同,显然新旧两党矛盾的基础在于朝廷的官职有限,如果只有一家独占,资源就都属于自己。

武曌还想指出他们以及皇帝改革的问题根本之所在——酷吏真的很好用。但她没这么热心,这也不是什么好话,罢了罢了。

王安石:“不知杜甫今在何处。”

武曌微微一笑:“与太宗在外,吟诗作赋。”

唐太宗还是很矜持,不论别国地府取得什么成就,只说是散步闲游,吟诗作赋,歌舞宴乐。话说的一点都没错,攻城略地之后不得散步吗?取得胜利后欢歌畅饮时不写诗吗?和别的可汗、皇帝结盟时,不就得歌舞宴乐吗?李白很想展示他的文武双全,和杜甫一起,去的飞快。

听说太学祭酒本来对他大加赞赏,现在差点改课本,把夸赞他的部分删掉一半。

司马光:“唐高宗又在何处?”

武曌笑而不语。丈夫自然有他自己的事,一会聊完了一起去观赏歌舞。

王安石又问:“五代时,两次盗发乾陵,都风雨大作,人都说是武后神威不可侵犯,当时武后身在何处?”他不相信那种说法,现在虽然没见到自家神主,但也隐约猜到,皇帝们去世后短时间内,可能在某处世外桃源,或如传闻中所说,身居天宫。

武曌看出来他在质疑自己:“呵,正是朕大发神威,以风雷退敌。”

她这一个‘朕’,引发在场三人强烈不适。

司马光又说:“希望将来可以谒见太宗,请他来评价我与他之争。”

王安石哼了一声:“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必如此。贞观之治,全凭隋末乱世衬托。”

司马光:“执拗不晓事。”

王安石:“上承汉制,略加修补,并无特异之处,只是前后皆不肖,显得太宗尤为突出。”

武曌拍案大怒,她还是很喜欢唐太宗,不完全是男女那种:“莫非你认为宋神宗优于我大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