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第2/5页)

刘彻:“文彦博最可恨的事在于暗害卫青,呸,狄青。”

就和赵祯喋喋不休啊,赵祯还说他的忠臣,文彦博说什么‘难道太*祖不是世宗的忠臣’,最后送别狄青时,还暗暗的说狠话。

汉武帝已经很久没有讨厌一个人讨厌到想把他抓出来杀掉的程度。

狄青问文彦博为什么,文彦博:不为什么,朝廷不放心。

一个大臣仇恨另一个大臣,不奇怪。但满朝文武都仇视朝中最勇猛的武将,欧阳修将把他降职视作保护,这太离谱了。好的武将就应该娶一个公主,然后去生孩子和打仗。

像是熙宁战争中,被交趾(越南)屠城这种事,都不用说,在秦始皇征服百越之后,到宋朝之前,交趾没独立过。

钱缪哼道:“这算什么呢?赵恒在位期间,代州进士李光辅善击剑,诣阙。帝曰:"若奖用之,民悉好剑矣。"遣还。好好一个进士,又善于剑术,又在代州边陲。”

就给遣返了?我听着都觉得很好用!虽然官员不能回到本乡做官,但是边陲那么大,换到那儿去都基本上了解些风土人情。

“谁不是啊!”

“这说的是什么混蛋话!”

气的皇帝们纷纷喝酒。刘彻原先觉得李旦废物,现在看着都顺眼多了。

“赵匡胤之得国,比起隋文帝不差多少。”

“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者。”全靠个人操作,既要拼杀又要用心经营的皇帝们对这两个‘超容易篡位·称帝没有困难·前朝留下国富兵强且没有忠臣·不用杀太多人·有环境做个仁君’的人,不是很羡慕只是厌恶。

谁要能平定乱世,重整乾坤,施行仁政,大家都服他是英雄豪杰。谁能严刑峻法,强国强兵,大家也服他是个干练的君王。谁要是无为而治,节俭朴素不好色,高道德标准的要求自己,不干蠢事,大家也敬佩他是仁君。

杨坚白捡了前朝刚刚整理好的太平盛世,让孤儿寡妇禅位再杀之,难度低、名望高,显得一辈子没有大兴杀戮。这多可恨。还有一点,皇帝们大多觉得自己很年轻,思考问题时容易把自己代入前面那个少年英才、励精图治、英年早逝但名望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历史地位被淹没的皇帝角色中。而不是后面那个捡便宜的皇帝角色。

以上这些只是令人厌恶。杨坚竟然还因为杀戮不多,赢得了两枚神鬼丹——这让所有觉得自己杀人是不得已的皇帝,以及全部的开国之君都心生仇恨。要知道迄今为止所有开国之君,没有一个拿到神鬼丹,就算是嬴政也是当了阎君之后以权谋私给自己弄了些吃,李世民虽然有神鬼丹,但他真不是开国之君(虽然大家都觉得他是)。

赵匡胤比杨坚的状态好得多,第一,他真有过硬的战功和武功,确实知人善任,第二,说他生而知之怎么当皇帝不为过。军事农业制造业医学都懂。如果他能得到一枚神鬼丹,皇帝们觉得还可以。

冯有抱了一筐鲜花,拓跋濬手里还拿着几只牡丹,溜达回来:“何必议论杨坚。”

哦,拓跋濬不是把自己代入英年早逝的好皇帝,他就是英年早逝了,一想到如果杨坚当时是自己的大臣,就觉得很愤怒,还很紧张。

这就是北魏加入联盟的另一个原因。不能让这种人有好下场。

“你们俩现在官居何职?”

拓跋濬笑道:“不值一提,庸庸碌碌一俗人而已。”

“贤弟过谦了。此次事情中你出力不小。”没有权力怎么出力呢?

冯有保持着警惕和内敛:“武帝,依我之见这件事不要谈论为好,当心隔墙有耳。”干完就完了,难道还要写一下名单,写一写出力的范畴么?像是旧党对新党那样,皇帝更换大臣时多省事啊。杨坚早晚会回来,还不知道他将来是改换容貌和上辈子一刀两断,还是暗暗的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