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土木堡之变(第3/5页)

二十多岁的皇帝自视甚高,打算效法父亲、曾祖父、高祖父御驾亲征,对时常在边境自由出入的瓦剌人给予沉重打击。他身边重用的人,包括被皇帝称为王先生的王振,个个都赞颂皇帝为不世英豪——这当然是朱祁镇自己拼凑的班底,说实话说大明不行的都滚。

这种班底通常是昏君的标配。

赵匡胤忽然携酒来登门拜访:“贤弟,今日有空吗?”

朱元璋放下书:“事情可以往后挪一挪,赵兄突然登门,想必有要紧事。”

赵匡胤平淡的笑了笑,眉宇间不免有些忧愁:“不是什么大事。”

摆设了几道菜肴,现如今,人间虽然没有花生可以吃,阴间却早已有了,各地地府交流的时候,连花生和玉米红薯辣椒都传了过来,这东西又好种,又好收获。

朱棣本来在写文章,看见有人来,给孙子使了个眼色,很可惜那边正在画竹林,没有接受到这个眼神。他只好自己走过去,以免错过任何一点消息。

“都是家常便饭,请。”

“有几道下酒菜就好。”赵匡胤怅然道:“当年我在政事堂立碑,南人不得坐吾此堂……”

朱元璋点点头:“确实有先见之明。”坏事的这帮人都是南方人,但归根结底,是你们重文轻武导致的,越南方的人看起来越白皙文弱,北方的书生也是北方大汉。你跑来跟我说这个干什么?

“我那块碑后来被人盗走了。听说你也立了一块铁碑”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朱元璋知道这件事,赵匡胤的碑后来被政事堂的宰相偷走了,是一个南方人干的。他稍一想,就明白过来,拍案大怒:“老子的铁碑也被阉人盗走了?是谁?王振?”

朱棣也有些惊怒,他迁都的时候连那块牌子都搬了过去,还挂在原先的位置上,皇帝和百官每天上朝都能看见,竟然有人敢搬走!这不光是祖宗的威严,更因为这件事本身是对的!

“是王振。”赵匡胤感慨道:“开国之君定下的政策,虽然常常被改变,但像这样的,连碑都被盗走的事情,实在是不多见。”可能是我书读得少,但好像只有我们俩,公开的碑都各自被盗了。

朱元璋问:“难道朱祁镇不知道这件事?朱瞻基!你滚过来!”

朱瞻基一惊:“我又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盗碑不是开始,只是中间部分的事,是从他教太监们识字、设立秉笔太监掌印太监开始的宦官干政。就连王振,一开始也是服侍他的宦官,这件事是他自己不小心说露的。

一代比一代过分,当爹的能让宦官批红,代行君权,儿子就能把祖宗的碑给毁了,要不然哪能叫乾纲独断呢。

和赵匡胤略饮了几杯美酒,谈论了一番世事多艰,送他回家。

朱元璋和朱棣难得的达成共识,一起追他,围追堵截,疯狂追捕。“祖宗打下天下就行了,最好别给子孙后代留下训诫,是不是?”

“你们没读过旧唐书新唐书是不是?”

“不不不不”朱瞻基一边夺命狂奔一边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他大叫:“司礼监太监不过是揣摩朕心来做简单的判断,每逢国家大事,朕都亲自过问内阁官员,仔细议定。唐朝的宦官掌兵权,我用的宦官不掌兵权。如果不用宦官,恐有黄袍加身故事。”

“你让内阁票拟,让内阁大臣替你想事,让宦官替你做决定,那你当皇帝为的什么?吃喝玩乐?”

朱瞻基被追的走投无路,试图上树,又来不及爬上去,虚晃了一下,一个折返跑:“言官约束皇帝,皇帝谨言慎行,大臣却可以花天酒地,这不公平。票拟和批红的权力皇帝随时可以收回!没有权臣权宦!”

朱元璋越发愤怒:“你执政时,大臣竟能坦然花天酒地?你的律法何在??你的锦衣卫何在?”这分明是你管束的太松散,以致于官员忘记君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