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第2/4页)

翰林院中,武媚娘把任务安排下去:“给张居正做传。可以开始写明朝亡于兼并引发的流民,根源就是没坚持张居正的遏兼并、管教育。”

李弘:“娘,您怎么知道会这样?”他还是相信冥冥之中有一本账册,写着人世间将来会发生的事。

武曌哈哈一笑:“哪一个朝代不是?”她还是喜欢读历史,偶尔被蠢货气到。凡事有人谋反,挑头的那个肯定有钱,有点势力,有点野心,要么是官员乡绅,要么是盐商流寇,然后招兵买马振臂一呼。能被呼来的这数以万计的人,才是流民。“张居正现在在哪里?我很想跟他聊一聊。他要是能到我这里来,我情愿把这学士的位置,拱手奉赠。”学士的位置不是只有一个~有三个名额,另外两个她可以自己提交推荐的人选。

狄仁杰就再三拒绝了这个位置,实在不想每天看到武则天,那样的生活不轻松愉快。 别人还盯着翰林院这个位置,她却已经看好了另一个更好、更能施展拳脚的地方。

现在各地的学院、书院如雨后春笋,屡禁不止,阎君采取的方略和张居正一样,就是禁止。结果也一样,禁止不了,他们改头换面叫读书会、叫学习心得分享,继续传播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些人虽然古板,但和那六百人一样,在道德上毫无瑕疵。其实引导风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开科举,考什么,学子就学什么,采用哪种思想的士人,他们就把自己改头换面塑造中某种思想。但这不是不行嘛。各地开办官学还是可行的。

李适:“您甭想了,阎君已经定下位置,只等着他点头同意。”

“可以兼任嘛。”武曌想了想:“他既然不惜把自己累死,到了现在,累也累不死,正好尽情工作。看看阿荣,茶叶和瓷器生意做到最大,周边六国他都经手,一边筹备建国,又回来复考了判官,工作了六年无一次纰漏,还利用工作间歇,撰写了版本法律。又快要说服阎君,允许匠作监直接卖火炮给私人在外建国,建立秩序。这多干练。”

遥想当年,忙朝政忙的顾不上和李治睡觉,我真有点惭愧。

李妙儿应声扑倒在席子上,抱着她的腿:“娘啊饶了我吧。”

“没让你学。”

她立刻爬了起来。

……

阎君们现在为刘邦的事都要开始一起揪头发了。

殿前放着一只又胖又大的烤骆驼,还有手抓饭和杏仁的香气,不知道在腹腔内填充了什么。

刘邦他到底抓住了怎样的漏洞?

他怎么能绕过地府的限制,去别的地方投胎,却依然保持记忆回来?

那种能保护记忆去投胎的药,偶尔有私下交易的情况,但在回来之后必须在三生石上照一照,用三生石做药引,才能回忆起投胎前的事,如果没照过是想不起来的。

就算他能花钱或是从自己的子孙后代手里弄到一瓶药,能去外国花钱打点了投胎,那么投胎回来之后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魂魄。外国的地府经常抓刚死来的鬼魂服劳役或是当做奴隶,他是怎么摆脱这种事,维持自己的体面,最终不远千里的来到中国地府,又准确无误的照了照三生石,想起自己是谁。

“现在作为刘邦这个身份就半被消除了,以后他在去投胎时,要不要清算刘邦这个身份的功过,就成了一个问题。我们虽然压根没打算清算这件事,但他这样自己销去身份,有点过分。”

“如果说这是巧合,我就把这只骆驼吃下去!”

地府的秩序中肯定有某种漏洞被他利用了!被利用的或许不只是一个地府的漏洞,不知道刘邦去过多少地府,深入研究了多少法律中的漏洞。阎君们相信别的地府的漏洞更多。

嬴政:“不要因为他送了一只烤骆驼,就认为他投胎去了产骆驼的西域诸国。”他说的话做的事都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