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预选 叙事曲(第4/4页)

感觉是为作曲而作的曲子。不是为了表现什么内容,而是为了形式创作的。

外行真是恐怖。满智子一边听着明石练习的奏鸣曲,一边说出了自己朴素的感想。

听起来是这样?

明石苦笑了。

嗯,没什么意思。

是嘛,那,大概是我的问题吧。

一边弹奏着零碎的节奏,明石一边望向天花板。

为什么,不是作曲家的问题吗?

满智子一边随口说道,一边叠起洗好的衣服。

不对。这种能流传后世的曲子,都有它的必然性。是钢琴家没有完美表达曲子的意境,是钢琴家没有说服力。

满智子记得,明石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分外严肃。

满智子忽然感到热泪盈眶。

终于明白明石说的意思了。

现在,明石指尖下流淌出的贝多芬,每一节都紧密连接,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对,明石弹奏的钢琴有了说服力。现在,我开始渐渐明白了,贝多芬想说些什么。

满智子集中注意力,不想漏过一个音符。第二曲也不知不觉中一下就结束了。

接下来,明石的第一次预选最后的曲子是肖邦的《第二叙事曲》。

本来他想弹《第四叙事曲》,但时间不够。

他练习时这么嘀咕着。

这首曲子有一个无比平静优雅的开头,仿佛是谁在窃窃私语,简单又美丽的旋律。听到这里,让人联想到明石给明人读绘本时的情景。

但是,那闲适的景象,不久就被意想不到的激越节奏打破。

戏剧化的旋律,如同怒涛般一再扑过来,最后变成一道巨流,扑涌而来。

现实的严酷险峻。

为了能穿着晚礼服,弹奏美丽的旋律,为谋生被工作淹没,支撑永远不会结束的日常生活。为了能站在那里,他经过了多少努力啊,观众们并不知晓。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拜托了,让我去挑战。”

“真想让明人能说,爸爸是音乐家啊。”

“现在根本没有人期待,自己却要去参加比赛,到底是想干吗?”

“我有现在才能弹的东西。”

“不行,指头完全不听使唤。光有情绪,成不了曲子。”

“还是放弃好了。”

“是钢琴家自己没有说服力。”

“大家说如果我能进决赛,都要来听。”

无数个明石的声音、明石的表情重合在一起。

让钢琴、肖邦,变得更加美丽了。

《第二叙事曲》,仿佛完美地体现了明石的温柔和严肃。

曲子结束了,一瞬间,会场被静寂包围了。

俯身于琴键之上的明石,忽然抬起头。

他的表情一片阳光。

鼓掌和欢呼声,包围了微笑着站起身的明石。

满智子一边忘我地鼓着掌,一边在心中说:

我是音乐家的妻子,我的丈夫,是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