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预选 b小调奏鸣曲(第6/8页)

细致的情景描写和心理描写也很巧妙。戏剧性的场面一再出现,故事渐渐向着悲剧的高潮前进。

命运无法改变,时间的齿轮在吱呀吱呀旋转,载上出场人物,把他们运到命运发生的场所。

女主角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式卷入了故事之中。一直以来整个家族都忽视她,不知不觉她已经到了风华正茂的最美时光,整个家族的年轻男性都对她青眼相待。女主角感到十分困惑。

女主角被那位谜一样的男人所吸引,无法接受任何人的求爱。

男人似乎也不时显露出对女主角的倾心。某天得知她是这个家族的后裔,大发雷霆。女主角苦苦追寻他发怒的原因。

男人最终向她坦白,自己的最终目的是向这个家族复仇,毁灭整个家族。

故事到达了高潮。

最终,家族里的人发现,这个男人,是因为要告发家族罪状而遭众人杀害的末子的后裔。当时,末子的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准备逃难,最终也走投无路,在村外惨遭杀害,但是,本来她带在身边的刚出生的孩子却哪里都找不到。那是一个寒冬之夜,婴儿活下来的可能性很低。大家都以为孩子已经死了——

家族里的人对男人派出了刺客。

但是,患上疑心病的族人,趁这个机会开始自相残杀。

男人拼死抵抗,这个家族血染的罪恶渐渐昭示在众人面前。

遍地横尸,血染大地。

复仇的火焰熊熊燃烧,陷入自暴自弃的男人,准备对女主角下手。

女主角面对男人,心情复杂。

她发出悲愤的叫喊。

身体虚弱卧床不起的祖母,手扶墙壁站起身来,看着两人。

祖母呼唤着一个名字。

男人惊呆了。

祖母知道自己儿子同父异母的弟弟和他的妻子被杀害的事。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跟两人关系不错。

她又怒又怕。但是,就算知道这个事实,如果说出,她也会被杀死。但是,因为同情两人,她偷偷把那个妻子生下的孩子藏了起来。她生下的是龙凤胎。将来有可能成为继承人的男孩,她把他远远送给一个农家,女儿留在自己身边。早逝的儿子留下的也是个女儿,但是那个女儿因为身体虚弱已经夭折了。她瞒着众人,把这个女孩当成自己的孙女——

原来两人是兄妹。

震惊之下,两人再次看着对方。原来,初见时怦然心动的原因是——

男人再次发出绝望的号叫,冲了出去。

此时,潜伏在黑暗中的族人冲出来刺杀了男人。女主角被这个男人占有,令他们十分忌妒,于是袭击了他。

女主角的悲鸣划破了黑暗。

最后一幕和开头的一幕,是同一个地方。

女主角身裹丧服,久久伫立在村外的荒草地里。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哥哥的地方。

她决定远离这里,去远方的牧师公馆寻找栖身之处。

忽然,她发现了掩没在脚下荒草丛里的粗糙墓石。

她不由自主地扒开泥土,仔细辨认即将湮没的名字。原来,那是她的亲生母亲的名字。这里就是她的母亲被杀害的地方。祖母带着怜悯之情悄悄在这里竖了这块小小的墓石。

女主角无语问苍天。

跟一开始的场景不一样的是,天空稍稍放晴。远处可以看到一角蓝天。

女主角久久盯着墓石,静静转身离开了这里。

她没有再回头。她的身影飘然远去——

马赛尔仿佛看到乐谱最后有一个FIN的结束记号。不,这是德语吧?应该是ENDE。

于是,漫长的故事终于结束了。

他啪的一声合上乐谱。

有些夸张的故事,不过,在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时代,这种程度的夸张还是应该允许的。

而且,实际上,马赛尔从这首曲子里听到的,正是这样的故事。

曲子的整体基调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