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预选 喜悦之岛(第6/10页)

当然,旁边的奏甚至都没有准备抹掉眼泪。她一直死死盯着舞台上的亚夜,静静坐着。

啊,这肯定是自从刚才的叙事曲开始,到听到亚夜的琴声,一直默默积蓄的感情,此时如决堤的洪水满溢出来。

亚夜的琴声,渗入了观众内心深处,简直可恨。

本来是十分明快的曲子,此时却如同连绵不断的雨淅淅沥沥降下来,充满人们的心中。让人们发现,自己内心竟然有这样的感情,不禁哑然看着自己的感情浪潮的起伏。他们通过亚夜,凝视着自己的内心。

原来是这么回事。

马赛尔盯着舞台上的亚夜。

坐在那里的,仍是那个浮现出晴朗笑容的少女。

原来是这么回事。怎么了?——我怎么在哭?

她明明弹奏得那么开心,那么轻快。

接着,眼前浮现了在比赛中再次遇到的她。

电梯前惊讶的脸。

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叫“小马”的时候的脸。

有些不安的脸,无助的脸,看人的时候的眼神,安心地笑着的脸。

把她介绍给纳撒尼尔·席尔伯格时,老师吃惊的脸也浮现在眼前。

他知道,当时老师肯定忍住没有吐槽。这可不是爱上自己对手的时候,没工夫去为女人神魂颠倒。他脸上写得明明白白。但是,马赛尔很清楚老师身边的女人是谁。是他的前妻,现在两人还藕断丝连,当着她的面,他说不出口。

马赛尔对自己老师的观察和理解超过席尔伯格的想象。

老师,也许我会输给她。不,她已经超越分胜负的阶段了,更何况,还有一个风间尘。

马赛尔不知何时对着脑中的老师倾诉起来。

老师告诉我要去赢,要拿第一名——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但对手是他们,我能怎么办呢?

老师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吧。

马赛尔一边呼唤着老师,一边发觉,这似乎也是为了忍住自己的眼泪。

啊,自己变得多愁善感了。

最终还是没有忍住,马赛尔悄悄擦了擦眼睛。

新事曲已经轻快地结束了,亚夜还是没有站起来。她闭着眼睛,嘴角浮现出微笑,静静坐着。

当然,观众也跟她一样。

静寂,她的世界没有被破坏。

新事曲竟然会如此令人想哭,真是想不到。

马赛尔在内心吐槽。

接下来应该是更催泪的曲子,这场独奏的重头戏,重量级的勃拉姆斯《第三钢琴奏鸣曲》。

马赛尔苦笑着看见亚夜抬起手指,准备弹奏勃拉姆斯的第一个和音,视线忽然模糊了。

他当然知道原因。但是,还没开始弹自己就哭起来,接下来的半小时怎么办?他已经完全无可想象了。

勃拉姆斯的钢琴曲,集中在他作为作曲家的一生的开头和最后。

特别是独奏曲,大多是在他的早年生涯中创作的。

《f小调 第三钢琴奏鸣曲》,勃拉姆斯写于他二十岁时,也是他最后的钢琴奏鸣曲。

虽说是二十岁时的作品,但后来的听众一听到“勃拉姆斯”时所联想到的特色,已经完全表露无余。音符的厚重,曲子结构的宏大,引人注目的浪漫气息。

作为一个作曲家,一生避开钢琴奏鸣曲,在音乐生涯的最初也是最后创作的这首曲子,也是拿得出手的出色代表作。

演奏者荣传亚夜,和勃拉姆斯创作这首曲子时的年龄一样,也是二十岁。

但是,勃拉姆斯那个时代的二十岁,和现代的二十岁,在经验和状态上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二十岁,跟那个时代相比,就像幼儿一样。

所以,就算是神童和天才,只有勃拉姆斯,没有成熟的人生体验是无法演奏的。

只有勃拉姆斯。

纳撒尼尔·席尔伯格不得不承认,自己必须撤回这条意见了。

荣传亚夜开始弹奏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他已经有了这种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