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胜回下 犬士退隐乐天命 众将得失叙其尾(第2/6页)

义成主君去世后,其嫡子义通也是位贤君,众臣都对他很爱戴,但不幸短命,不久去世。这时义通的嫡子筠孺丸年纪尚幼,根据义通的遗命,暂且由其弟次麻吕,这时叫里见二郎实尧继承国主之位,待筠孺长大后再将执掌家业之权交还。俗称之为顺养子,即弟弟当哥哥的养子。这样实尧便做了第四代国主,任上总介。其心术不似其父兄那般仁义,虽有勇略但很吝啬,对一切事情都很苛刻,不少臣下无罪便被罢了官。当下八犬士在去延命寺参拜时,借寺里的静室进行了商议。四五日后,他们一同去稻村参见实尧主君,启奏道:“臣等受先君之恩宠,各授一万贯的高禄,并分别做了一城之主,饱食终日不知老之将至,现已年过花甲,如此下去,恐堵塞贤路,故想交还领地辞官隐退。臣等之犬子继续侍奉左右。”他们呈上了联名的辞呈,实尧立即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准其辞去官职。对其子犬冢信乃、犬阪毛野、犬山道一、犬川额藏、犬村角太郎、犬饲玄吉、犬田小文吾、犬江真平等各赐采邑五千贯,同任带兵大头领。收回其驻城的领地分别改任为守城头领。于是戍孝、胤智等八犬士,在富山顶上的观音堂旁结庐同居,颐养天年。七位公主哭泣着想跟随同去,犬士们分别劝说道:“富山自从发生伏姬之事后,女人一概不准上山,你们就留下由儿子扶养吧。这不也是享天伦之乐吗?”他们亲切地进行安慰,一个也未准其跟着。当夫妻父子离别之时,八犬士各对其子留下遗言说:“汝等一定要共同努力,对君不能不忠,对母要尽孝。安房仅四郡乃九万贯的小地方。先君竟赐给臣等八人八万贯的俸禄,这虽是对军功的恩赏,似乎已君臣等禄。不符合王制中大夫是士禄之倍;君是卿禄之十的规定。因此汝等领五千贯也是过分的,得机会要辞退,有三千贯足矣。据说君子周而不党,小人党而不周。汝等八人都一定要周;对善恶绝不能党。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致仕甘乐清贫。贵人多惜其富贵;不那么高贵者则惜其俸禄,该退时而不退,很少不失败的。汝等要记住。”他们如同出自一人之口,同对儿子进行一番教训,然后便同去富山,住在山里不再出来。最初他们用两三个老实的奴仆为他们砍柴,后来感到麻烦,便把他们都打发走,只有八个犬士同居。春天与山麓的花鸟为友;秋季便以岭上的红叶为茵。夏天捧溪水纳凉;冬日便围坐炉旁烧着落叶聊天儿,似乎把尘世之事都忘了。

这样过了二十多年,他们终于不食烟火,有时儿子们让仆人送来米盐衣裳,他们都不受。这时城户公主、竹野公主、鄙木公主、刊公主、小波公主、弟公主都已年老,先后去世,可是他们的良人八位犬士,据说至今容颜未老,上山下谷,身轻如同飞鸟,很少待在草庐内。后一代的八犬士对老人感到不放心,一日带领随从同到富山的草庐去探望父亲,戍孝、胤智、仁、礼仪、义任、忠与、信道、悌顺等就像知道的一样,都等在草庐内,落座以后,胤智对后一代的犬士们说:“你们还没有感到吗?先君父子仁义的余德已经衰退,即将发生内乱。因此我等八人本想拄杖下山去谏国主〔指实尧〕 和义丰主君〔指筠孺〕 ,但是当今的国主很吝啬,久借不还而不知此乃是夺。义丰主君也不孝顺,向他谏诤也不会听。明知不听,因犯颜直谏而被杀身实在无益。不入危邦、不居乱邦,因此洒家八人想离开这里,移至他山。汝等何不也一同致仕远走他乡呢?”他说罢,戍孝、忠与、仁、礼仪、义任、信道、悌顺也各告诫其子道:“汝等倘若仍旧执迷不悟,舍不得丢掉俸禄,不辞官而党其事,必将堕亲之名,所以只能速辞其官。”他们异口同声地如此教导,犬阪胤才、犬山中心、犬冢戍子、犬江如心、犬村仪正、犬川则任、犬饲言人、犬田理顺等被感动得眼睛噙着泪花,肃然听命,过了一会儿才把低着的头抬起来,奇怪的是八位老翁已忽然不见,室中只留有馥郁的异香,老翁们已不知到何处去了。大家都愕然吃惊,嘴里嘟哝着说:“原来大人们已得了仙术,这么大的山到哪里去找呢?但愿能再见到老人家们。”他们别无良策,便一同下山,次日联名写了个辞呈送至稻村城,都托病辞职。实尧可能另有想法,对他们的辞职照准,取消了他们每人五千贯的俸禄。好在这后一代的八犬士都有些积蓄,各携家眷久住在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