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西里尔(第2/7页)

“我姐姐也可以去吗?”西里尔年轻的脸上登时露出了喜色,他睁大了眼睛,“皇家预展当晚不是有限定人数吗?”

“包在我身上。”费森拍拍胸脯。他瞟了一眼罗莎,“不过我可不确定你姐姐会对画展有任何兴趣。”

他说对了。半个月之后的那个傍晚,费森果然如约带姐弟二人进入沙龙展厅,但是罗莎感觉无聊透了。她可以给西里尔做模特,全力支持他这半年来在巴黎的生活,但她自己却真的无法受到感染。她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巴黎上层社会所一贯热衷的艺术生活,对她来说仿若天方夜谭。

其实费森自己也颇觉无聊。他本以为向来热爱绘画与音乐的“约瑟芬”会移驾这次展览,但“项链事件”之后,玛丽逐渐失去了民心,巴黎的动乱愈发频繁,王室一家已经很久没有出席过任何公众活动了。

真正兴奋的是西里尔。他既不是参展画家,也不是受邀前来的品鉴者,却为了这次活动特地打扮了一番,身上一套崭新的礼服,头上戴了假发又抹了发蜡,整个人就像姗姗来迟的春天一样明媚清新。西里尔看上去完全一派巴黎城中富贵公子的模样,转眼就把罗莎和费森丢在一旁,自己毫无违和感地混入了观展人群。

待到罗莎好不容易再次找到他的时候,西里尔正和两位绅士一起站在一幅画作前。那两位绅士的年纪明显都比他大很多,从装束上看出身也极其显赫,但不知何故看起来三人竟交谈甚欢。

罗莎走近几步,听到他们说的是英语。

两位绅士之中比较年轻的那位,一身挺括的军官制服,规整的白色假发遮盖了他原本鲜艳的头发,但那高挺的鼻子和突出的下巴依旧很容易辨认,正是鼎鼎大名的吉尔贝·拉法耶特侯爵。另外一位年长些的,罗莎并没有见过,只听拉法耶特亲昵地称呼他为托马斯。

“那个人是谁?”罗莎见费森来到自己身边,随口问道。

“新任美国大使杰斐逊先生。”费森挠了挠脑袋,“我想我大概应该过去打个招呼。”

罗莎本就对社交毫无兴趣,现在更是不想见太多人,所以她退到一旁,远远看到费森过去寒暄,对方明显对他也颇为客气,几个人很快聊在了一起,对面前的画作指指点点。

顺着他们的视线,罗莎看到画面上一位身穿白袍的老者正跨坐在床上,一手指天,一手安然接过盛毒酒的杯子。老者周围围坐着不同年龄的男子,各个面露悲伤。罗莎听着那位美国的杰斐逊先生高声赞叹这幅画作的高超精妙,围观人群不住点头称是。

待人群散开一点儿之后,罗莎慢慢走近,看到画作的名称是《苏格拉底之死》,作者雅克-路易·大卫。

从画展回来之后,西里尔完全被画家大卫迷住了。他抱怨自己不是法国人,无法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参加“罗马奖”的评选,像大卫那样拔得头筹,得到一个去艺术之都罗马进修五年的机会。

他没日没夜地临摹大卫的画作。

“大卫笔下的人体太美了,充满了古典主义的情怀。”他有一次这样对罗莎说,“如果我也有机会学习那些肌肉和骨骼的关系就好了。”

罗莎心里一动。西里尔没办法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这是事实,但是她却知道巴黎有一个地方足够他用来写生。

罗莎为自己和西里尔雇了一辆马车,沿着塞纳河往上游走,离开城区,最终停在了那个熟悉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和巴黎城内很多其他的地方一样,对罗莎而言充满了回忆。可是那些关于过去的记忆愈快乐,现在回想起来就愈痛苦。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弟弟西里尔,她根本就不会来,就连这个最初的念头都不会有。

但是这些事情西里尔并不知道。他只是很开心可以和罗莎一同出行。在巴黎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姐弟两人隐居在郊外的小旅舍里,对身边一切事物保持低调。尽管巴黎越来越不平静,不时传来民众聚集游行的声音,报纸上的消息也越来越惊心动魄,但在姐弟二人组成的小小世界里,一切外面的声音都被隔绝了。他们相依为命,不谙世事,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