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3页)

姜苒轻扶着额,她必须要劝说楚彻接受援粮,可是她要如何劝说楚彻才会接受?

钟娘和云芙几个连夜将行李收整好,翌日一早公孙谋便备好高大宽敞的马车停在东宫外,马车侧有一队护卫跟随。

公孙谋细心的叮嘱了那队护卫的首领,随后跟随姜苒的马车一路送至幽州城下。姜苒对公孙谋再三道谢、望其留步后,公孙谋才翻身下马,对车内的姜苒一礼:“多谢良娣愿意不辞路途辛劳劝说殿下,臣万分感激。”

姜苒闻言在车内,透过车窗对着公孙谋颔首示意。

随后沉重的城门缓缓而开,姜苒的马车驶出幽州城,一路向燕南而去。

……

燕南三郡,楚彻坐在帅帐中,他的左手边坐着徐陵远,右边坐着几位燕南三郡的将军。因为秦国越过太行山脉向八郡侵袭,楚彻派徐贲领兵赶往支援,如今□□重伤未愈,三郡边军左前锋战死,右前锋被俘,燕南一役的开端便损兵折将,万分惨烈。

“派人去商贾与乡绅之家购粮,可有成效?”楚彻望着殿下的将士问道。

徐陵远闻言叹息的摇了摇头:“只购得一小部分,今年本就粮荒如今南边又起战事,百姓们就算有粮也不敢拿出来。”

楚彻的神色随着徐陵远的话愈发沉重:“还能再撑多久?”

“至多一月,秦国介入我们腹背受敌。”徐陵远有些丧气,他望着楚彻良久,不忍的开口:“如若再借不到粮,殿下…我们只能议和了。”

楚彻闻言他的眸色更深了几分,他透过营帐的大门望着远方深暗的天色,良久,他的声音微冷看向徐陵远:“日后,谁若再敢提及议和之事,斩!”

徐陵远闻言一惊,他连忙起身半跪在楚彻身前:“属下失言,殿下恕罪。”

右侧坐着的极为将军见此也连忙俯身跪地,齐声道:“殿下息怒。”

楚彻望着跪在地上的徐陵远,神色似乎缓和了几分,他问:“渔阳封家可有消息了?”

“封世卿知殿下首战不利,又闻秦国从旁介入,似乎是起了动摇之心,迟迟未有答复。”徐陵远说完忽的又想起了什么:“还有,封明月辞谢了县主的封号,封世卿说此乃封家分内之事,不敢愧受殿下洪恩。”

楚彻闻言冷冷一笑。他早知封世卿是个老狐狸,一边仗着姑母的缘故与他攀亲附旧,一面又在暗下与楚桓频频联络。此次燕南一役,他瞧出了不利的苗头,便急急脱身,当真是一点浑水也不肯蹚。

“死守住着三郡,孤会借来粮草。”楚彻说罢从案前起身,大步出了营帐。

……

那对军士护着姜苒日夜兼程,每三日停留一次驿站修整,马车虽宽大,可坐可卧但姜苒自上次和亲来燕地后便再未出过如此远门。

如今几日颠簸下来,眩晕的症状又犯了起来,可是战事吃紧耽误不得,姜苒只能寻些治疗眩晕的草药纳入钟娘绣的荷包中挂在车内,症状才得以稍稍缓解。

如此宿过四次驿站,明日便可抵达燕南三郡,是楚彻如今领军固守的地方。

不知是何缘故,公孙谋的信与姜苒的人是同时抵达三郡的,徐陵远接到信后,姜苒已身在三郡城外,徐陵远连忙亲自带人将姜苒接入城内。

徐陵远带着姜苒一路回到营帐时已是夜深十分,楚彻前日亲率兵士去了前线,不知何时归来。姜苒只能先在楚彻的帅帐中住下等待。

姜苒是入夜十分入的军营,并不显眼,她知楚彻行军的规矩,从帅将到兵士营帐中皆不允许出现女人,楚彻一向严于律己,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上行下效。姜苒为避免给楚彻填麻烦,白日里和钟娘不踏出营帐半步。

徐陵远昨夜接到姜苒与公孙谋的来信后,犹豫着要不要给楚彻通个信,想着前线紧张不应因此事打扰,可转念一想,姜苒作为女子日日宿在楚彻的帅帐,破了楚彻的规矩,楚彻回来后若是发怒,他也是担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