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吾国吾民 第四章 小楼一夜听春曲(第4/17页)

大人们哑巴了,小孩的嘴却还能动,他们一个个拉住娘亲的手,低声来问:“娘,他们是干啥的?怎地像是坏人?”话声未毕,已给掩上了嘴:“别胡说,乖乖给他们鞠躬。”

陈得福偷眼打量广场里的动静,只见场中男女怕极了这批军官,一见牛头马面驾到,立时分做了两道人墙,男的作揖,女的裣衽,众人想攀谈不敢,想走避却又不及,每个人都在躬身,想来心中都在大叫倒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正统军老将回来了。他们满身征尘,一脸风霜,在这元宵灯会里冒出来,当真格格不入之至。那福公公是皇后娘娘的小跟班,深知朝廷里的行情,一见大都督驾到,忙来带头呼喊:“恭贺爵爷凯旋返京!我等三生有幸,于此恭聆大人金口教诲!”

“嗯?”下巴仿佛动了,鼻孔依稀有气息喷出。侯爷双眼半睁半闭,迳从众人面前穿了过去。

陈得福吃了一惊,看别人官越大,废话越多,这伍大都督却反其道而行。众官员本在等着伍定远训话,却只听了一个“嗯”,人群中有耳背的,却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眼看算盘怪正要大声嚷嚷,吕应裳却猛使眼色,示意诸人噤声。

场里全静下来了。在陈得福的注视下,伍爵爷已然默默离开了。看他个头虽大,脚程却慢,宛如八旬老翁过大街,一路安步当车。众人虽巴望爵爷早些离开,却也不敢催促,只得垂首站立,偷听脚步声响。

经一响而二响、听三响而五响,脚步越来越远,最后远处又次传来结结巴巴的问候声:“五……五猴……吼也,咱……咱们听您……听您教诲……”

“嗯?”

鼻哼再响,不速之客远走,广场里再次爆出欢笑声。只见儿童奔跑、父母赏灯,文武百官也各自谈笑应酬:“唉呀,福公公,到底皇上说什么来着啊!”“喝!于有刺!于有刺,呸、汤太咸,汤太咸,可把咱家狠狠骂了一顿哪!”

背后传来哈哈大笑,伍定远一行人却已走得远了。肥秤怪哑然失笑:“若林,这……这算是什么啊?”吕应裳微微叹息,道:“没什么,英雄本色,如此而已。”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吕应裳却只瞧着伍定远的铁手,一时微微叹气。

自武英至正统,朝廷一共出过三位大都督。最早的“秦征西”文武全才,能言善道,健谈是出了名的。到了景泰年的“柳征北”,此公性子豪快爽朗,也是口若悬河之辈。常常人未至,笑先到,站到点将台上讲说兵法,没一个时辰不下来。谁晓得轮到了第三代大都督,却成了这个聋哑头陀,连话也说不清了。官场磨剑二十年,别人越磨越光采,定远却越磨越晦暗。以前做个小捕头,他还喜欢拉着下属喝酒,有时说些小故事,有时谈些大道理。可中年后积累军功,他的话却越来越稀少,到得坐上朝廷第三代大都督的宝座后,更只剩下这声“嗯”,不见其他。

身为大都督,伍定远的寡言是出了名的,举凡上朝面圣、点将阅兵,他要不拿了小抄照本宣科,要不低了头儿眯眼昏睡,任凭满朝文武吵的翻天覆地,百官说的口沫横飞,他也只是眯眼站在那儿,活像一尊石像。

石佛不妄言,石佛不开眼,定远没什么雄心壮志,却很关心一件事。那件事让他生死以之,十年来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说起那只老铁手,人人都晓得它是都督心中的宝贝。吃饭戴着它,打仗戴着它,拉屎戴着它,除非在战场上受了毁伤,谁都不能让他解下来。

战火腾烧十年,铁手坏了又补,补了又坏,布满刀斩剑痕,望来极不雅观,也无卫生可言。也是都督夫人心疼丈夫,便赠给他一只全新铁手,纯钢打造,刀枪不入,盼他早些换上。可丈夫收下后,却只高悬床头,不愿换上。尔后皇上嫌他寒酸,便也赐来纯金龙手,上刻铭纹,昭显国功,可定远却将之供上案头,早晚焚香三次,当作牌位来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