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乐道大会(第4/5页)

冲大师微微一笑,岔开话题:“道灵仙长,你代表东宫出赛,想必已经胜券在握。”

“不敢。”乐之扬耸耸肩膀,“小道的伎俩上不得台盘,此次与会,一来献丑,二来长长见识。”

“仙长自谦了。”冲大师笑了笑,目光直视前方,“仙长吹笛子的本事天下独步,比得上当年的乐韶凤了。”

他说得若无其事,乐之扬却心头一沉:“该死,义父的事他也知道了?这和尚真是个地里鬼,别的还好,他若知道宝辉的事儿,那可大大的不妙。”想着愁上添愁。

忽听晋王说道:“乐韶凤乐祭酒么?好多年没有他的消息了。如不然,今次‘乐道大会’,少不了他的风采。哎,当年‘九科门人’一案,朝野名士为之一空,乐韶凤能够活命,全奈他供出暗藏在朝廷里的九科门人,功过相抵,方得父皇开恩。”

乐之扬闻所未闻,冲口问道:“谁是‘九科门人’?”

“老神仙没告诉你么?”晋王有些惊讶,“当年逆贼梁思禽图谋不轨,设立紫金书院,教授九门学问,名为传道解惑,实为阴蓄私党。朝野里不少人受他迷惑、入他门墙。这些人统称为‘九科门人’,为了揪出这一群逆党,父皇费了好多工夫。”

乐之扬的心子怦怦乱跳,隐约猜出端倪:当年乐韶凤逃过一劫,全是因为告发“九科门人”,那么杀他的人也必然与“九科门人”有关。“九科门人”是梁思禽的弟子,此人武功盖世,要为乐韶凤报仇,只怕并非易事。

烦愁间,猛一抬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门。午门前一片广场,四面人潮熙攘,居中空空荡荡,支起一方圆台,上面摆放各种乐器,另有三个竹亭,其中空无一人。围绕圆台,零零星星地站了数十人,不是当朝王公,就是与会的乐师。

此次大会,每一位藩王公侯都要推举一名乐师,朱元璋子孙甚多,不算年幼王子,也有二十多人。开国公侯本也不少,但因数次大案,抄家灭族者甚众,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幸存者已是寥寥无几。

太子、秦王死后,晋王便是诸王之首。他一到场,藩王们都来拜见,齐王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张口就嚷:“三哥万安,这天底下的事儿真他娘的不公,有人进宫喝茶,留在咱们在这儿喝风。”

晋王明知故问,笑眯眯问道:“谁啊?”齐王冲着东宫诸人一努嘴,打个呵欠冷笑:“这时节,苍蝇蚊子真他妈多。”

黄子澄怒容满面,驸马府他吃了大亏,对齐王恨之入骨。晋王瞅他一眼,笑道:“老七,你的乐师备好了吗?”

“这种风骚事儿我不在行。”齐王哼了一声,指着远处一个年轻女子,“老子现抱佛脚,上秦淮河找了个臭花娘,床上的功夫一等一,至于别的嘛,本王可就不知道了。”

众王公大笑,宁王朱权微微皱眉,笑道:“七哥,这样的盛事,你就没有争胜之心么?”

“争胜的心我倒是有。”齐王斜睨宁王一眼,“到了战场上本王一心求胜,冲锋陷阵,马革裹尸都行。这些呜哩哇啦、咿咿呀呀的玩意儿能打仗吗,能杀人吗?当柴火烧也不够斤两!”

诸王又是大笑,他们名位虽高,大多不学无术。朱元璋马上得天下,儿子们崇拜他的武功,大多重武轻文,圣贤书都不爱多读,更别提这些下九流的音乐了。纵然听音赏乐,也多是鄙俗之曲、靡靡之音,齐王之流眼里,所谓吹拉弹唱,不过是妓女龟公的勾当,压根儿上不了台面。这一次“乐道大会”本是朱微提议、宁王附和,朱元璋本也不好此道,不忍爱女失望,勉强答应下来。其他藩王不知底细,只当是宁王的主意,一个个醋劲大发,逮着机会就要贬损一番。要知诸王之中,朱元璋深心里最喜爱宁王,嘴上不说,却让朱权以弱冠之年镇守大宁要塞,统辖八万精兵,其中的朵颜三卫骑兵甲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