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王道之剑(第3/26页)

傅翔、阿茹娜和郑芫都听得满心佩服,郑渶带着他们辞出族长公办处所时,傅翔回头看那横梁上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八个大字:

“孝义传家 生生不息”

立冬前后,浦阳江上已降了一次霜,天候明显地冷了起来。傅翔和完颜道长每日切磋武学,但两人都遇到了瓶颈。

完颜已练就“后发先至”的极致,天下再无人能击败他,但他也无法突破以守为攻的极限,结果他身上原有天下攻击力最强的全真剑法,却无用武之地。他要突破的是如何从完美的守势中,突然转换成石破天惊的一击,而那转化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能维持原有的“厚度”,让那一瞬间的运气和发力做完全相反的转变,而整体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以预测,遑论寻找任何破绽了。完颜道长要追求的是,对手在他无所不适的后发先至封锁下,忽然无形无影、无声无息就遭遇到一记无坚不摧的致命攻击,而那记杀手便是王重阳所创的“魂归道山”。此时,他心目中假想的对手是天尊。

但是这一转换始终达不到完颜设想的境界。

傅翔模拟自己是天尊,和完颜实验过无数次,也是差那么一点点。傅翔可以等,要成为不世出的高手,他还年轻。完颜却很难等了,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傅翔为他着急,完颜却还是笑嘻嘻,反而安慰傅翔道:“傅翔啊,我老道就算突破不了那一步,至少做到了‘完颜不败’。该遗憾的是王重阳祖师,他的全真剑法终不能成为打败天尊的最后一击。”他接着说:“可是你的情形不同,你那一步若突破了,将创造震古铄今、前无古人之武学新境;若不能达成,实为天地之遗憾。我老道有生之年定要助你达成宏愿。”

浦阳江上第二次降霜时,廖魁从京师回到浦江。廖魁离开南京前,于安江用飞鸽传书通知南京的丐帮,由石世驹转告廖魁,要他先到黄山下,再弃马登船,顺富春江而下,然后换船转入浦阳江,陆镇会在两江相汇之处等候他。

陆镇事先就到目的地,确信无人跟踪埋伏。接到廖魁后,潜伏在民宅数日,再次确定无人跟踪,这才从浦阳江到达浦江之南。

在镇外的农舍中,廖魁向章逸和方冀报告他从南京带回的三个消息。

朱棣以非人的酷刑杀了铁铉后,似乎平静了一会儿,又因御史大夫景清持刀上朝欲刺杀朱棣而遭侍卫擒住,朱棣再次陷入疯狂。景清曾在燕王时代被派在北平任参议,可以算是朱棣在燕京的故人,没想到他为故主报仇行刺朱棣。朱棣不但凌迟处死景清,灭了他九族,对于他的朋友、乡亲,只要抓得到的全部杀光,景清的家乡陕西庆阳府真宁县的乡民遭到屠杀,村落几成废墟。南京城里,朝野将此案称为“瓜蔓抄”。

锦衣卫及各地方军队配合追捕“建文余孽”,其实主要就是追捕建文本人。根据民众及京城中眼线通报,追捕的侦骑兵分两路,一支追到滇西,一支追到鄂西,结果两组人马都无功而还。“建文余孽”可能已化为庶人隐入民间,而民间似乎颇愿冒险协助“建文余孽”逃亡隐匿,以致没有抓到任何逃亡的逆臣。

最后一个消息直接来自皇宫。徐辉祖虽被废为庶人,但仍准予留在魏国公府中软禁,他透过特殊管道将建文尚健在的消息告诉了徐皇后,徐皇后喜出望外,为建文的安全焚香祝祷,她会全力暗保建文的性命,为她夫婿的暴行稍作补偿。

据徐辉祖转述,驸马梅殷在灵璧之役后,并非如外界传言立刻投降,而是在宁国公主以血书苦劝之下,命亲信瓦剌灰探听建文下落。结果得到的信息是建文已死,梅殷只好回到南京。朱棣素爱宁国公主这个妹妹,接见时好言安慰梅殷道:“驸马辛苦了。”梅殷居然回道:“徒劳无功耳。”朱棣虽然暗中怀恨,却也没有立即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