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卷 第 五 章 风雨之楼(第2/4页)

连因休、因悟大师都可以为宁勿缺做法事,那他们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

他们把宁勿缺的那只包裹也一起放入了宁勿缺的棺中——这口棺木乃檀香木制成,是离此二十里外的一个镇子上最上等的棺木了,本是为当地一个老举人备用的,但当他听了此事之后,立即慨然相让!

他说:“那位少侠比老夫更有资格享用这份寿料!”

当最后一铲土扬上之后,因休大师缓缓站起身来道:“日后若有谁惊扰宁少侠在天之灵,谁便是我们少林的敌人!”

方雨也道:“我们风雨楼也是如此!”

听者无不动容,有少林与风雨楼发话,还有谁敢动这灵冢一杯土?

原来因休大师见宁勿缺包裹中的古书都是罕见珍本,担心日后会有人见利忘义,掘开宁勿缺的坟墓将之取之,所以才说出这番话的。

封楚楚自己动手,用铁锄移来一株小松,在宁勿缺的坟墓旁边栽下。她心想:“将来这棵树长大了,上面也会栖歇上一些鸟儿,有鸟儿的鸣叫声相伴,宁大哥才不会太寂寞吧?”

想到伤心处,不由又是泪如雨下。

天色渐晚,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散去,峨嵋几位师太要照应受了伤的同门,也自退去了。

到后来,已只剩下“渔樵门”的人与因休、因悟大师及封楚楚、方雨。

“渔樵门”的当家人是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看上去与普通的庄稼汉子一般无二,腰上插的也是一把斧子,他行至因休、因悟大师身边,施礼道:

“二位大师,天色已晚,不妨去敝派歇上一宿。”他又看了看方雨与封楚楚,道:“敝派没有女眷,所以也就不敢挽留二位姑娘了。”

因休、因悟二位大师经此事后,对名不见经传的“渔樵门”已颇有好感,当下合什还礼道:“施主太客气了,老衲尚有事在身,也不宜久留,多谢施主美意了。”

“渔樵门”的当家人见他们去意已决,也不便强留。

因休、因悟大师劝慰了封楚楚几句,便离去了。

“渔樵门”的人见天色越来越暗,便对方雨道:“方姑娘,如今封姑娘已是孤身一人,还望方姑娘多加照顾,方姑娘要去何处,我们渔樵门的人愿意陪二位姑娘走一段路程。”

他的意思是怕二位都是少女,走夜路有些不便,所以要护送她们一程.不过他知道自己的武功修为大概是远在方雨之下,所以又不好说“护送”二字。

封楚楚轻轻地道:“我……我想在这儿呆上一宿!”

方雨有些吃惊地望着她。半晌,方道:“好吧,那我陪看你。”

“渔樵门”中人面面相觑,最后那中年人大汉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先告辞了,二位姑娘多多保重!”

言罢,便离开了此处,渐行渐远。

方雨就陪着封楚楚静静地坐在夜色中,彼此无语,只有不知名的虫豸在嘶叫着,也不知它要诉说些什么。

她们竟然就这么一直静坐至天亮!

最终,封楚楚随方雨回了风雨楼——这本来就是她师父要她去的地方,只是陪她一起来的那个人已成隔世之人!

一路上,封楚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方雨细说了一遍。方雨这才知道宁勿缺就是自己那夜遇到的书生——只是他与自己狭道相逢不知什么原因否定了这一点。也是通过封楚楚的述说,她才知道宁勿缺后来竟然设法去救左扁舟了!

她心中不由有些奇怪,暗想:“这人怎么总是行事与他人有些不一样?我与他说过左扁舟杀人如麻,他竟然还去救左扁舟!”

不过有关这一段事情,她也没有向封楚楚提起。

风雨楼离宁勿缺丧生之地不远,所以她们雇的马车只行了半日,便已到了风雨楼所在的天涯城。

天涯城是个小城,只有三四万人,在四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不甚热闹的集市。它之所以不甚热闹,是因为这个地方三面环水,另一面则背倚险峻的大山,交通来往,极其不便.三面的水流过于湍急,也不便行舟,只有本地物设的一种叫”画眉舟”的小舟可以横河而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