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阎罗游湖叙往事(第2/10页)

因此,她只好独自一个人,驾一叶扁舟,老是在西湖中飘荡。不久,这个方圆十五里的西湖,已被她游踪踏遍。

这天,她将小舟系在湖亭下;自个儿走上亭中。这时,正是中午时分,游人甚少,只在那边栏杆有一个少年面湖凝仁。

她在这边对着湛明湖水,心中也是空空荡荡,宛如那一湖静水,把她的心浸洗得空明灵净。

那边的少年忽然朗声吟道:“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她禁不住回头去瞧,只见那少年自个儿摇头摆脑地吟诵着。心中便想到:“原来是个书呆子。”

只见那少年摇摆得十分有味的样子,忍不住噗嗤一笑。

少年闻声回顾,四目一触,把个董香梅吓得芳心大跳不止。

原来那少年面皮白净,眼若寒星,修眉胆鼻,映出一团风流模样。分明正是那日偶然瞧见韦千里的真面目一般。

她嘴唇微张,欲言又止,再定神看时,那少年的衣着虽然甚是朴素,却是大方适体。

少年似乎不惯与姑娘周旋,失措地拢手一揖。

董香梅见他失惊之状,反而定下心来,又是噗嗤一笑,故意调侃他道:“古人说礼多必伪,你说可对?”

少年直起身,闻言又是一愣,竟不会回答。

她道:“你姓什么呀?”

少年觉得这位小姑娘太不客气,但仍然说道:“在下魏景元,乃是本城人氏。敢问姑娘尊姓芳名?”

董香梅有点失望地晤了一声,率然答道:“我姓董,名香梅,即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香梅两个宇。”

魏景元但觉她的眼光十分锐利,可不敢和她碰眼光。同时,立刻也将小觑于她之心收起。

只因为告诉他名字时的字眼,随口念出林和靖咏梅的名句,这一句里面虽然只有个香字,但因这一句乃是咏梅诗,故此她没有再说梅字,这种心眼儿,可也太多了点。”

“董姑娘的口音,似是远来之客,仙乡何处,可肯见示?”

董香梅一径瞧着他,却见他不敢作刘桢平视,这神态就像韦千里那样。不知不觉中,又使上对付韦千里那种顽皮态度。

她道:“祖籍吴头楚尾,如今非豫非鄂,你猜猜看吧!“

魏景元知道所谓吴头楚尾,乃是指江西豫章,可是后一句非豫非鄂,根本便不知作何解法,不觉大为惊讶这位姑娘胸中所学之博雅。猜想所谓非豫非鄂定是从什么罕睹的典籍中取用的冷僻成典。

当下只好含糊地嗯一声,可是董香梅再问道:“你可猜得出来?”

魏景元面上一红,嗫嚅道:“在下孤陋闻寡,不敢妄作蠡测……”

她款款走过去,人未到,香风先送,魏景元吸一口气,脑中一阵晕淘淘的。

董香梅衣袖一拂,直奔魏景元的身上。

这一袖要是拂上了,魏景无非给摔飞不可。

可是在衣袖及体之际,她忽回味过来这人并非韦千里,这个玩笑开不得,连忙猝然撤回力量。

但衣袖仍然拂在他身上,把个魏景元拂得更加发晕。

他玉面通红,不能抬目。

“啊,对不起,我瞧着你面熟得很,就像那个常跟我开玩笑的人一样,所以我….,,

魏景元震动一下,心头冷了半截,忍不住酸溜溜地问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如今在哪里?”

“他姓韦,名千里,我们都叫他书呆子,长得跟你一样,年纪也差不多。他如今就在非豫非鄂的老家处……”

他哦了一声,喃喃道:“在老家处,那么你们很熟的了?”

“当然很熟,我们很好呢!”她没有注意到魏景元的面色骤然变了一下。

“对了,你刚才念什么重来又是三年,那么你是刚回到杭州来的么?”

魏景无道:“是的,我昨天才回来,可是风物不殊,但人面已非。那最疼我的祖父已经去逝了。我是随着叔父到杨州去学做生意的,现在,我可要留在家里侍奉母亲……唔,这三年光阴浑浑噩噩地浪费了,一事无成,依然故我,如今重返故乡,眼中风光如昔,故此心里甚多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