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各自有情成眷属未知何处觅裙钗(第6/7页)

孟明霞把杨婉的身份告诉褚云峰之后,忽地心念一动,就像刚才褚云峰“说错”了话之后的想法一样,自己也觉得有点奇怪:“我为什么要把这件事告诉他?难道我是怕他误会么?”他们二人,不约而同的都发现了自己心底的秘密了。

按下褚、孟二人不表。且说杨婉下山之后,怅怅惘惘地独自前行,心情和褚、孟二人则是大不相同了。

杨婉扮作一个相貌丑陋的小厮,别人不知道她本来是个美貌的女子,当然也就不会去注意她。是以孟明霞所曾遭遇的尴尬事情,她是一件没碰过。

采花贼的案子在这几县闹得沸沸扬扬,杨婉一路行来,也曾听得有人谈论那个淫邪残暴的采花贼,但因自己有事在身,不能耽搁,虽然痛恨,对这采花贼也是无可奈何,只好当做新闻来听,听过也就算了。

杨婉因为道路不熟,虽然是早半天下山,走得反而比孟明霞较慢。

这日,杨婉经过那座县城,因为时间尚早,没有进城投宿。

蒙古大军南侵的消息已传来,更兼又有采花贼的出现,是以越往北走,路上行人越少。杨婉急于赶到飞龙山去,不知不觉已是入黑时分,走到了荒山野地,错了宿头,找不着人家了。

北方的气候比南方寒冷得多,此时已是早春二月,一到入黑,阳光消逝之后,便似回到了寒冷的严冬。天上飘下鹅毛般的雪花。

杨婉情怀惘惘,本来是不愿意回忆的旧事,不由自已地涌上了心头。

她想起了与李思南在回国途中的一个雪夜,两人忍受着饥寒,却在憧憬着家室之乐。杨婉说她家里藏书甚富,李思南说人生的乐事之一,就是雪夜关门读书,如果再有一壶酒,一炉香,那就更其美妙了。杨婉笑说我可以给你暖酒,给你添香。说到此处,两人不约而同的都念出了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

回忆突然变了一杯苦酒。杨婉叹了口气,心里想道:“如今给你红袖添香的已是另有其人,不必我来服侍你了。”杨婉独自踏雪前行,感觉一片冰冷。并非她的身体经受不起,而是雪花飘在她的身躯,冷在她的心头。

眼前是一片肃杀的寒冷景象,回忆却又回到了风和日丽的春天。那一天她躲在李思南那条村子的山坡上,眼看着李思南和孟明霞双双走过小桥,李思南摘下几朵野花,抛入河中,片片落花,随波而逝。她听得李思南的一声长叹,她听得小河流的呜咽。“伤心桥下春波绿,曾见惊鸿掠影来。那时南哥在想着什么心事呢?他是决计不会知道我就躲在他的身边的,他的伤心当然不是做给我看。唉,莫非他的确是还没有忘记我,他在想起我们曾经做过的往事?”心中微感暖意,但随即又在自笑自怜:“这不过是我的痴心妄想罢了,南哥是有了新人,还会记得旧人?”

回忆里的“春天”比严冬更冷,杨婉一声长叹:“我还在想这些干嘛!”猛一抬头只见白雪皑皑的山头有一座古庙,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是走到古庙之前了。

杨婉禁不住又想起了那个雪夜和李思南躲在磨房烤火的事,就是那天晚上,她认识屠凤的。想不到只几个月工夫,一件件的事情变化得大大出乎她意料之外,如今她是悄悄地离开了屠凤山寨,只影孤身地走到这里来了。“反正我不到宿头,就暂且在这破庙过一晚吧。”杨婉心想。

杨婉走进庙门,只见地上有一堆火,柴都烧得差不多变成炭了,但还在吐着微弱的火苗,尚未完全熄灭。

杨婉看见庙里并没有人,心里想道:“想必是北方逃难的难民曾在这里歇过,已经走了。说不定也可能是叫化子。但在这样的寒夜,他们既然生了火,却又为何不在庙里住一晚呢?”杨婉猜想不透,随手加了几块干柴,把火重新烧旺起来,想道:“我现在穿的是小喽兵的破旧衣裳,满身尘土,看来大约也像个难民了。就是有人回来,我也不必避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