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芝芝的婚事(第3/12页)

蓝姨听说刘公子来了,立刻走进厚德堂,看到送来的书与泡菜,说了一番感谢话。

见刘公子两眼不住往屏门那边转,就叫小月:“去把二小姐叫来。”

小月去了去回来道:“二小姐说,她这一会儿有事呢,要我代她把书收下。”

蓝姨说:“有事也不能怠慢客人呀。”转脸向刘琪打招呼,“对不起,我们家小姐不懂规矩,让公子见笑了。”

刘琪说:“既然小姐忙,我把书送进去好吗?”

蓝姨想,送进去倒也可以,但大小姐跟二小姐同住一院,刘公子进去保不定碰上。

大小姐这些日正寂寞孤苦,看到刘公子来找妹妹,内心肯定备感忧伤。于是吩咐小月:

“你再去一趟,要她速速过来,耽误不了她多少时间。”

小月领命而去。

这一回芝芝跟着小月过来了。蓝姨笑着对芝芝说:“钻在屋里忙什么呢?人家刘公子特地给你送书过来,居然也不来看看。”

芝芝感觉到刘琪在盯她看,忙把脸转开。

一大摞书放在桌上,布帕包着,锦带扎着。芝芝好奇道:“这么多呀?”

蓝姨说:“这是刘公子的心意。”

芝芝低头含笑:“不好意思,太谢谢了。”

蓝姨想让他们单独待一会儿,起身招呼小月:“我们走吧,他们说的都是书上的话,听也听不懂,别在这儿打扰了。”转脸对芝芝说,“你陪刘公子坐坐,有什么事叫一下,小月跟我都在后面。”见芝芝有些紧张不乐意,哪能由她,就跟小月从落地罩后面的腰门出去了。

屋里一时很静,静得一根花针落到地上都能听到。芝芝站在桌边,硬是侧着身翻书看。芝芝其实不怎么看得清书上的字,因为芝芝实在有些紧张。芝芝不习惯跟一个不熟悉的男人单独在一起,尤其不习惯被一个男子这么盯着,心里有点慌,有点乱,灵机一动,没话找话道:“这些书你都看过?”

刘琪打了个愣,笑道:“看过,看过。”

“你不是在考举子嘛,怎么都看这些书?”

“对,对,这些都是闲书,跟经邦济世无关,府学里不让看,只是回到家里偶尔翻翻。”

芝芝听他说府学,想到远在歙县的廷玉这一刻正在县学做功课,就抬了抬眼问:

“在哪个府学?”

“本城府学。”

芝芝知道,扬州城除了府学、县学,还有各家书院,歙县只有一个县学。

“府学比县学好吗?”芝芝问。

“那当然。县学仅仅一县之校,小得很,先生的水平也不及府学高。”

芝芝不语。

刘琪说:“其实我是应该到国子监的,因为家父为我捐了例监。”

芝芝听廷玉说过,国子监在京城,于是好奇地问:“你在国子监就读,怎么待在扬州?”

刘琪说:“国子监日子太苦,我吃不消。扬州府学全国闻名,当今的大儒杭世骏、袁枚、赵翼、姚鼐等,都是这里的客座教授,一年在扬州至少半年。”

芝芝想到廷玉,前些日来扬,他去梅花书院、崇文书院,见到这些大儒了吗?

刘琪见芝芝听得用心,脸上越发有了得色:“我是府学廪生,廪生你懂吗?”

芝芝答:“廪生就是由朝廷供给膳食,不要家里花银子的优等生吧?”

“对!”

芝芝想,他看这些闲书,居然学业还很精进,真想不到。

“呀,这是《玉露清漱》?”芝芝抓起一本惊讶道。

刘琪正春风得意,见芝芝对《玉露清漱》感兴趣,立刻摆出一副行家里手的样子:

“这是一部千年奇书呀,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它的作者并非须眉男子,而是一位宋代才女。”

芝芝暗暗诧异,《玉露清漱》的作者明明是元代的一位道姑,怎么成了宋代才女?

此书刘琪只知其名,内容并未看过,生怕芝芝进一步细问,连忙抓起一本他熟悉的《鸣凤记》道:“这本书看过吗?是一本挺好的书。”见芝芝接过去翻阅,暗暗松了口气道:“这本《鸣凤记》,是明代王世贞所著,故事十分引人。”